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体外评价生物活性分子共价包被镍钛金属片后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理实验室完成。实验材料:镍钛合金片(镍含量55.3%~55.6%,钛含量43.5%~44.2%,厚度0.05cm,激光切割为0.5cm×0.5cm);壳聚糖(脱乙酰度90%,Mr200000);肝素、重组水蛭素。实验分组:①实验分4组:未包被组、壳聚糖组、壳聚糖/肝素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将壳聚糖、肝素(1g/L)和重组水蛭素(20mg/L)用共价化学交联法包被于镍钛金属片单面。②溶血实验:将各组样品加0.2mL稀释血液和10mL生理盐水。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分别用10mL蒸馏水和10mL生理盐水各加0.2mL稀释血,与样品同样操作。③人全血动态接触实验:各组镍钛合金片分别放入10mL新鲜的人全血后行扫描电镜检查,并检测血常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凝血3项(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④内皮细胞种植、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后,植入每孔已放入1片镍钛金属片的24孔板中,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⑤免疫荧光标记:Fn免疫荧光染色(红色激发波长510nm)观察细胞生长和黏附情况,Ki67免疫荧光标记(绿色激发波长510nm)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实验评估:①各组血液样本溶血率。②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血液样本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活性。③扫描电镜下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镍钛金属片表面形态。④倒置显微镜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⑤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黏附情况。⑥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情况。结果:①溶血率:各组镍钛金属片溶血率均小于1.7%。②血细胞计数和凝血活性:各组接触血液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与未接触血液无差别;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与壳聚糖/肝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值较未包被组和壳聚糖组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值较壳聚糖/肝素组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③扫描电镜下各组人全血接触实验后镍钛金属片表面形态:镍钛合金片表面有纤维蛋白黏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顺序依次为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肝素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④倒置显微镜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形态: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72h孵育,见各组镍钛金属片边缘细胞生长、移行良好,无细胞变形。⑤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黏附情况:利用Fn免疫荧光标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镍钛金属片表面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和生长顺序如下: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壳聚糖/肝素组。⑥荧光显微镜下镍钛金属片表面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情况:利用Ki67免疫荧光标记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镍钛金属片表面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顺序如下:壳聚糖组=未包被组>壳聚糖/重组水蛭素组>壳聚糖/肝素组。结论:壳聚糖/肝素与壳聚糖/重组水蛭素包被镍钛金属后具有良好抗凝血活性,但壳聚糖/重组水蛭素与壳聚糖/肝素相比更有利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在高糖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用10~50mmol/L终浓度的葡萄糖进行干预,MTT测定各组心肌细胞的生长活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流式细胞术用于观察和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将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高糖组和抗氧化剂组,分别检测各组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反映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高糖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细胞的生长活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均表明高糖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LDH、MDA含量明显增高,SOD含量显著下降,与高糖组相比,抗氧化剂组LDH,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含量显著升高;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高糖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抗氧化剂组细胞凋亡率较高糖组则显著下降。结论:氧化应激是高糖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自膨胀镍钛支架三叶式猪心包瓣膜装配入18F导管输送系统,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放置到8只健康的实验用绵羊主动脉瓣膜位置。植入前、后即刻进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植入支架瓣膜的功能及对冠脉血流灌注及二尖瓣功能等的影响。结果:6只实验动物植入支架瓣膜成形良好,无移位,冠脉血流未受影响,可见微量瓣周漏。因瓣膜位置放置不良导致2只实验动物术中死亡,其中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过深,影响到二尖瓣开放与闭合,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另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偏高,影响到冠状动脉血流,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结论: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植入支架式主动脉生物瓣膜动物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即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Amplatzer室间隔封堵器(AVSO)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AVSO介入治疗72例PMVSD病人。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3.1%(67/72例)。PMVSD大小(4.7±2.1)mm,PMVSD距主动脉瓣(2.1±1.0)mm,AVSO大小(7.1±2.6)mm。即刻封闭率94.0%。心律失常发生率20.8%(15/72例),新发生的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加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少-中等残余分流1例。平均随访(10.7±6.6)个月,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室性加速性心动过速1例,无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破损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结论应用AVSO介入治疗PMVSD疗效好、安全性高,但要高度重视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是要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85.
重组葡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溶栓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葡激酶 (r SAK)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溶栓疗效。方法 :入选AMI患者 5例 ,年龄 <6 0岁 ,胸痛持续 <6h。冠状动脉造影 (CAG)明确梗死相关血管后 ,予r SAK 15mg静脉溶栓结合静脉肝素抗凝治疗 ,在溶栓后 15、30、45、6 0、90min ,1~ 2周重复CAG ,观察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和残余狭窄 ,记录胸痛缓解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ST段的演变、心肌酶峰值时间、相关并发症及心脏事件。结果 :CAG显示右冠状动脉近端病变和第一对角支近端病变各 1例 ;前降支近端病变 3例 ,溶栓前均完全闭塞。r SAK溶栓后血管再通率 10 0 % ,90min血流达TIMIⅢ级者 2例 ,TIMIⅡ~Ⅲ级者 2例 ,TIMIⅡ级者 1例 ,平均再通时间为(34 .0± 14.7)min。 5例均符合临床冠状动脉再通标准。随访中未见严重出血和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r SAK 15mg静脉溶栓有较佳的效果 ,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高频率左心耳起搏致猪慢性心房颤动模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12只苏钟种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只,所有动物均开胸,将起搏电极固定在左心耳根部,高频率脉冲发生器植入左侧胸部囊袋。实验组术后恢复1周后起搏器以5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左心耳8周;对照组始终不起搏。②术后心电图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4,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实验动物左房内径、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左房面积、左房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变化。结果:①实验组5只完成了实验,术后2周复查心电图,1只动物发生房颤,起搏8周3只发生阵发性房颤,1只未发生房颤;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②左心房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房内径、收缩末期左心房面积和舒张末期左房容积均较起搏前增加[(2.70±0.12),(2.50±0.12)cm;(6.78±0.81),(6.21±0.93)cm2;(4.66±0.53),(3.78±0.57)mL;P均<0.05],左房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55.6±6.0)%,(63.8±4.0)%,P<0.01],至起搏4,8周,左房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房内径等指标则继续增大。③左心室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较起搏前增加[(3.64±0.13),(3.46±0.15)cm;(2.48±0.08),(2.14±0.09)cm;P均<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31.6±2.0)%,(37.8±3.0)%;(60.8±2.0)%,(69.2±4.0)%;P均<0.01];至起搏4,8周,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则继续增大,与对照组比较也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①超声心动图是监测房颤模型建立过程中心房、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②高频起搏左心耳是建立猪心房颤动模型的有效方法,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及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87.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6例AHCM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特征。结果:28例窦性心律患者有14例巨T波改变。35例AHCM患者通过心脏超声诊断明确,29例通过左心室造影确诊AHCM,无1例合并冠心病。结论:心电图显示胸导联为主导联上出现对称性T波倒置、ST段压低及R波增高,超声心动图是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左室造影是诊断AHCM的重要方法,AHCM几乎不合并冠心病。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I的1型(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血压,心肌重量及地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建立两肾一夹(Goldblott)肾性高血压大鼠致左室肥厚模型,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灌胃给药连续12周,观察两药对大鼠血压,心肌重量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大鼠左侧肾动脉部分钳夹后,其收缩压,左心室湿重与体重的比值及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连续给药12周,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左心室湿重与体重的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结论: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形成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长期给药,具有降压,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