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注射用冻干重组葡激酶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冻主射用重缄葡激酶r-Sak)进行1期临床试验,评价健康志愿者对它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预试验组3例和试验组12例(随机分为5mg组、10mg组)健康志愿者给予静脉用药。结果 全部受试用药前和药前后血压、心率和呼吸无异常变化,与溶栓有关的血液学指标(出血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生、α2-纤溶酶抑制剂活性及D-二聚体)均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52.
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介入治疗的方法。方法:应用蘑菇伞封堵器(patentductusarteriosusoccluder,PDAO)介入封堵特殊类型的PDA30例。结果:30例中巨大PDA5例[最窄径平均12.4±1.7mm(10.1~16.3mm)],细小PDA15例(最窄径平均2.10±0.42mm),外科手术后再通的PDA6例(最窄径平均3.20±0.34mm),伴重度肺动脉压增高的PDA3例[(平均肺动脉压88±7mmHg(75~97mmHg)],合并严重脊柱侧弯畸形1例。对5种不同类型的PDA根据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均成功封堵。结论:对于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选择恰当的方法可成功封堵。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巨噬细胞极化与吞脂能力的潜在影响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胫骨骨髓灌注法提取小鼠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分别用不同强度(4.825、19.300、43.425 mW/cm2)的LIPUS对巨噬细胞进行辐照处理,再给...  相似文献   
54.
目的:运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前后患者右心室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急性期变化.方法:检测2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大的常规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参数,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的有心室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以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右心窜运动的影响.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的右心室游离壁的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加快(P<0.05),而封堵术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接近正常对照的运动速度(P>0.05).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较正常对照升高(P<0.05).有心室游离壁的应变率较正常对照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右心室游离肇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较术前而言差异不显著(P>0.05).较正常对照而言,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室间隔的运动速度及峰值应变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术后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而室间隔部位的应变率则未发现类似变化,无论和正常对照比较还是和术前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通过迅速减轻右心室的容量负荷而影响右心室的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其中右心室的形变参数对右心室容量负荷的急性变化不敏感,而右心室的运动速度受负荷改变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5.
高糖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糖对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乳鼠心肌细胞,以20mmol/L终浓度的葡萄糖干预48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荧光定量PCR检测高糖对凋亡相关基因P53、Pax3、Bmp4、Slug、Msx1表达的影响。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见高糖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高糖组为(19.67±3.45)%,明显高于对照组(1.12±0.24)%(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高糖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荧光定量PCR表明高糖能上调P53、Msx1基因的表达,下调Pax3、Bmp4、Slug基因的表达。结论:高糖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P53、Pax3、Bmp4、Slug、Msx1的表达而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并发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和治疗AF的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分析641例行ASD封堵术患者的AF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比较药物或者导管消融治疗AF的疗效?结果:641例ASD患者的AF发生率为4.8%,其中年龄≥40岁的AF发生率为8.4%,年龄≥60岁的患者的AF发生率高达25%?与无AF的患者相比,AF者中男性多见?年龄大?右心房平均压力高?肺动脉平均压力高?左心房内径大?左室舒张末内径大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低,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导管射频消融优于药物治疗?结论:ASD患者中AF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男性?年龄≥40岁和左房内径增大是ASD并发AF的高危因素,导管射频消融在AF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上优于药物?  相似文献   
57.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穿刺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容量和功能的变化。方法继发孔型ASD患者58例,男24例,女34例,年龄4~67岁,平均(28.9±17.1)岁,其中23例患者成功地施行了经皮穿刺ASD封堵术[男11例,女12例,年龄6~57岁,平均(25.7±13.3)岁]。与ASD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32例为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45岁,平均(24.8±12.0)岁],应用HPSONOS5500超声心动图仪进行三维采集,并在TomTecEchoView4.2工作站行三维重建,测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量(RVEDV)、收缩末期容量(RVESV),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23例行封堵术者,ASD直径(球囊测量值)为9~36(25.07±7.50)mm,均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所选封堵器直径为11~40mm。分别于术后3d、1个月、3个月复查测量RVEDV和RVESV,并计算RVEF,观察经皮穿刺ASD封堵术后右心室容量及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患者RVEDV[(101.74±25.17)mLvs(59.65±15.00)mL,P<0.01]及RVESV[(56.81±16.77)mLvs(27.83±9.17)mL,P<0.01]明显增大,RVEF[(44.82±4.51)%vs(54.11±5.89)%,P<0.01]明显减低。经皮穿刺ASD封堵术后,RVEDV及RVESV较术前明显缩小,RVEF明显升高。结论ASD患者右心室容量负荷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右心室功能下降;经皮穿刺ASD封堵术既减轻了右心室的容量负荷,也改善了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8.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Amplatzer封堵器(ADO)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 38例确诊 PDA患者,应用 ADO经导管介入治疗。结果 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平均 3 8±11(2 5~6.9)mm,ADO大小平均 7.9±1.3(6~14)mm。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0分钟降主动脉造影显示31例无残余分流,6例存在极少量残余分流,l例存在少~中等量残余分流;37例24~48小时后超声心动图示分流消失,1例术后第4天分流消失。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37例无严重并发症,l例术后第2天出现溶血,第4天消失。随访1.2±0.4(0.5~2)年,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 应用ADO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探讨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时HMGB1的表达变化.方法:用H2O2作用于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心肌细胞状态,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并对心肌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HMGB1.结果:H2O2致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培养液LDH增高(P<0.05),而SOD降低(P<0.05).Western blot显示HMGB1在正常对照组和H2O2 A组表达量相同,H2O2 B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心肌细胞凋亡时HMGB1表达正常、死亡时HMGB1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60.
目的:体外评价壳聚糖/肝素(Chi/Hep)共价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分成血液对照组、未包被组、基础包被组(壳聚糖)、Chi/Hep包被组,其中按肝素浓度又分为低又分为低、中、高(0.1、1.0、10.0μ g/L)3个剂量组.Chi/Hep共价交联于试验用镍钛金属表面,通过血液溶血试验,观察红细胞细胞毒性;动态全人血接触试验检测各样本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观察其抗血栓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镍钛金属表面血小板黏附、聚集.结果:实验各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未见明显差异,实验组溶血率均小于5%.Chi/Hep包被组APTT、PT、TT、均明显延长,其余各组两两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肝素浓度包被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扫描电镜显示,Chi/Hep包被组金属表面少量血小板黏附.结论:Chi/Hep包被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材料有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