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构建小鼠NOMO1基因RNA干扰载体,比较其对P19细胞NOMO1基因的抑制效率,以研究NOMO1基因与P19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关系?方法:利用Designer3.0软件设计小鼠NOMO1基因干扰片段,合成shRNA序列,再行寡核苷酸双链的合成,退火后形成的寡核苷酸双链克隆到pGPU6/Hygro载体的黏性末端,连接产物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增菌,质粒扩增,质粒DNA抽提,使用PstⅠ?BamHⅠ进行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重组克隆?将小鼠NOMO1基因RNA干扰载体转染P19细胞,以RT-PCR技术验证NOMO1基因在P19细胞中的mRNA表达?以DMSO诱导分化方案诱导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采用定量 RT-PCR技术检测P19细胞中α-MHC等基因mRNA的表达,评估NOMO1与P19干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关系?结果:双酶切证实shRNA正确插入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的序列正确?载体转染的P19细胞筛选稳定表达株,经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4个位点设计的干扰质粒对NOMO1在P19细胞中的mRNA表达均具有较高的抑制效率?转染后P19细胞的α-MHC基因mRNA表达则显著下调(P < 0.05)?结论:成功构建小鼠NOMO1基因RNA干扰载体,为研究NOMO1基因与P19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分化的关系提供了稳定的转染细胞工具,NOMO1可能通过诱导α-MHC等基因表达,促进P19干细胞向中胚层的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经桡动脉入路行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常规经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途径行PDA介入封堵术作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PD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16例)或经股动脉(16例)联合股静脉行PDA介入封堵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32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介入封堵。两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行PDA介入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与经股动脉联合股静脉入路相比显著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冻干重组葡激酶 (r Sak)对正常人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影响 ,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翔实的依据。方法 健康志愿者 2 0例静脉注射不同剂量r Sak(1、2 5、5、10、15mg) ,观察临床出血情况以及动态监测用药前后BT、BPC、APTT、PT、TT、Fg、D D、PL∶A、α2 PI∶A。结果  2 0例中 4例有轻微出血 ,以皮肤粘膜为主 ,可自行止血 ,无 1例伴内脏出血。其中 3例牙龈渗血 ,2例穿刺部位出血。 4例有D D轻微异常 ,其余以上指标皆无变化。实验显示本药为高度选择性溶栓药 ,对正常人出凝血相无改变。结论 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 ,该药是相对安全的 ,可很好耐受 ,但用于临床的最佳剂量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4.
经导管Amplatzer双面伞堵闭器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Amplatzer双面伞堵顺关闭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心图及临床诊断为ASDⅡ病人30例,选择经导管Amplazer双上房间隔缺损关闭治疗。结果:超声测定ASDII直径为13-25mm,ASDII最大伸展径及所选Amplatzer房间隔堵闭器为18-38mm,成功率为100%,超声心动图示术后即刻,24小时后及3个月后残余分流分别为40%,9.9%和3.3%,手术中除一过性房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外,无其他并发症,3个月随访,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及心脏大小改善,未发现并发症。结论:Amplatzer双面伞房间隔堵闭器关闭ASD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好。  相似文献   
15.
因心脏瓣膜病早期无症状及进展缓慢,心脏杂音的检测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导致心脏瓣膜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较为困难,超声心动图的出现使研究心脏瓣膜病的流行病学成为可能。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AS)是65岁以上老年人最常发生的心脏瓣膜病,表现为以主动脉瓣叶硬化最初开始的缓慢进展性疾病,从最初瓣叶局部的增厚硬化发展到瓣膜运动障碍,最终形成重度AS,病情进展不可逆。 AS可导致左室流出道梗阻、心脏搏出量减少、运动能力下降、心力衰竭和死亡,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和寿命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唐诗  盛燕辉  孙伟  刘博巽  孔祥清 《中国校医》2019,33(11):871-875
微小RNA(micro RNA)是一类长18~24个核苷酸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调节基因转录后表达。大量研究显示micro RNA通过调节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生物学进程参与多种危险因素诱导的心脏血管损伤。此外,循环micro RNA作为新的心血管领域生物标志物被深入研究。Micro RNA在危险因素诱导心血管损伤早期过程的多种调控功能预示micro RNA在心血管疾病诊断、预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micro RNA作为心血管损伤诊断和预后分析的生物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之前,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仍需大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心尖部?基底部的旋转运动的影响,并评价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左室旋转运动的急性期影响?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25例单纯房间隔缺损的患者术前及封堵术后3天的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及平均峰值,绘出左室基底部及心尖部短轴的平均旋角度—时间曲线;双平面Simpson法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D组术前基底部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的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减低(P < 0.05),前壁的旋转角度峰值也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左室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均较对照组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SD组术后基底部前间隔?侧壁?后壁?下壁?后间隔的顺时针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升高(P < 0.05),前壁的旋转角度峰值也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左室心尖部短轴6个节段的收缩期的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而言,ASD患者术后除侧壁仍较低外,其余各节段的旋转角度均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ASD引起的右室容量负荷增加及右室重构对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和左室整体扭转运动有影响,对心尖部的旋转运动的影响不明显?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以改善左室基底部的旋转因而也改善了左室整体扭转运动?  相似文献   
18.
房间隔缺损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栓前高凝血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房间隔缺损(ASD)患者介入关闭术后高凝血状态的机制及干预方法.方法 观察82例AS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水平的变化以及肝素对它们的影响作用.结果 介入关闭ASD的患者术后30 min,血浆AT-Ⅲ活性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Fib、D-D和t-PA浓度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术后第3天,血浆AT-Ⅲ活性较封堵术前和术后30min下降更加明显(P均<0.01);Fib和D-D浓度较术后3 0 min明显下降(P<0.01),但仍明显高于封堵术前(P<0.01);血浆t-PA浓度较术前和术后30 min明显下降(P均<0.01).ASD封堵术后30 min血浆Fib、D-D和t-PA浓度与心导管在心血管内的操作时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464、0.758和0.251.P<0.01,P<0.01,P<0.05).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3 d的患者在术后第3 d,血浆AT-Ⅲ活性明显高于术后只应用1d低分子肝素的患者(P<0.01),Fib和D-D浓度明显低于术后只应用1 d低分子肝素的患者(P均<0.01).结论 介入关闭ASD的患者术后抗凝血因子活性下降,促凝血因子活性增强,产生了高凝血状态,术后低分子肝素的应用可以减轻高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钠氢交换抑制剂阿米洛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预防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致左室肥厚作用和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1)建立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致左室肥厚模型。(2)观察阿米洛利与依那普利对大鼠左室肥厚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 (1)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后,左心室重量与体重的比值。血小板聚休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在肥厚形成前,预防性给予阿米洛利与依那普利,连续4周,可显著降低左心室重量与体重的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阿米洛利与依那普利均可预防大鼠腹主动脉部分缩窄后左室肥厚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20.
HCK基因在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HCK基因在大鼠胚胎心脏过程中的mRNA表达变化,分析其与心脏发育的关系。方法取大鼠胚胎d12、d15、d19心脏,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心脏组织中HCK基因mRNA的表达丰度,并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其进行定位分析。结果在胚胎d12、d15、d19心脏中,HCK基因均有表达,但主要表达于心脏间质,在心肌细胞中不表达,其表达丰度分别为(0.19±0.09),(0.38±0.07),(0.59±0.10),随胚龄的增长有上调趋势(P<0.05)。结论HCK基因表达于心脏间质,在心肌细胞中不表达,并随大鼠胚胎心脏的生长发育呈动态表达,HCK可能与心脏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