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用柿叶制剂祛斑霜治疗黄褐斑71例(有效率92%),雀斑50例(有效率50%),除2~3例局部有轻度红、肿和痒、痛外,均无不良反应。随访4个月后,治疗黄褐斑有效病例65例中有52例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72.
特非那定分散片治疗荨麻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验证特非那定分散片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方法:60例荨麻疹病人,男性25例,女性35例;年龄34±s13a;病程7±22mo;随机分特非那定分散片组及寻常片组各30例,均60mg,po,bid,共7d。结果:分散片治疗总有效率90%,寻常片83%(P<0.05);服药后1h起效率,分散片为92%,寻常片0;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特非那定分散片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起效时间优于寻常片。  相似文献   
73.
当归多糖对豚鼠银屑病样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当归多糖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模型的作用。方法:50 g/L普萘洛尔乳剂外涂豚鼠耳背皮肤,制备银屑病样模型,然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Ⅰ)、低剂量组(Ⅱ)、中剂量组(Ⅲ)、高剂量组(Ⅳ),依次给予生理盐水、100,200,400 mg/kg当归多糖腹腔注射。应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各组皮损治疗前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造模后豚鼠耳部上皮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指数与涂药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Ⅱ、Ⅲ、Ⅳ组治疗后皮损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治疗前(PⅡ<0.05,PⅢ<0.05,PⅣ<0.01)。结论:当归多糖对普萘洛尔诱发的豚鼠耳背银屑病样模型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3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 慢性荨麻疹经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慢性荨麻疹血浆F1+2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分析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细菌及其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选择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症状,淋球菌、解脲脲原体及衣原体检测阴性的患者,取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710份标本中有453份分离出细菌,分离阳性率63.8%;前列腺按摩液、尿道口及宫颈分泌液3类标本的细菌分离率分别为60.82%(194/319)、66.37%(75/113)和66.19%(184/278);从3类标本中共分离出16种569株细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占前3位,分别为36.03%(205/569)、18.2%(104/569)和16.17%(92/569)。3种优势分离菌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从0~87.3%不等,以对青霉素类、头孢类耐药性较高,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细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率较高,且对新型抗生素的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6.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 (TP)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TP侵入人体后 ,临床上表现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的复杂过程 ,宿主对TP的免疫学效应亦发生复杂的变化 ,但机体对TP的免疫学作用如何影响梅毒的病程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一期和二期梅毒抗心磷脂抗体、抗梅毒螺旋体抗体、IL 4等体液免疫相关因素的检测 ,探讨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不同病程中宿主体液免疫学的变化。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梅毒病人血清 4 7份 ,其中一期梅毒血清 2 9份 ,二期 18份。依梅毒的临床表现为分期依据 ,如一期梅毒表现为硬下疳、…  相似文献   
77.
1 临床资料  5 0例均为本科门诊就诊的多发性跖疣患者 (疣体数目 3~ 3 0个 ) ,其中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8~ 5 1岁 ,平均2 6.4岁 ;病程 2个月~ 6年 ,平均 2 .5年 ;疣体大者直径 0 .8cm ,小者针头大小。局部有严重感染者、近 2周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或局部治疗者、未按规定治疗或复诊者不列入。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3 0例 ,对照组 2 0例。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重组人干扰素α 2b(深圳市海王英特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 10 0万IU溶于注射用水 0 .5ml后加入 1~ 2ml 2 %利多卡因注射液 ,于常规消毒后的皮损基底部作放射状注射 ,…  相似文献   
78.
电解治疗汗管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小汗腺错构瘤,与遗传及内分泌有关,多数患者皮损局限于上、下眼睑。我们自2004年11月-2006年11月采用电解与电灼治疗82例汗管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白介素8与白癜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研究提示白癜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白介素8(IL-8)在介导免疫细胞和靶细胞间黏附和趋化中起重要作用,为探讨ICAM—1和IL—8与白癜风发病之间的关系,检测了40例白癜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IL—8的水平。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性、疾病类型、病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未婚。阴囊、腹股沟及肛周起丘疹6个月,伴瘙痒半月。患者自诉6个月前阴囊出现散在丘疹,逐渐发展至腹股沟及肛周,无痒痛不适,至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不明,予抗病毒、抗生素(不详)治疗,皮疹仍逐渐增多,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皮疹处剧烈瘙痒,来我科门诊就诊。否认外阴溃疡史,起病前有不洁性生活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