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3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经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血浆F1+2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确定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18和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胶囊8.8 mg,每日1次,共服用28天。通过计算患者症状积分下降指数评价疗效,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50名)血清中IL-18和IL-33的水平。结果:治疗有效率88.33%。慢性荨麻疹患者IL-18治疗前水平为131.93±60.17,高于正常对照组68.61±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8水平为87.53±47.0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IL-33水平分别为118.73±62.67和99.28±41.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地氯雷他定胶囊可能通过调节IL-18治疗慢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64.
65.
1048例浅部真菌病发病及镜检情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武汉地区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并评估直接镜检法对浅部真菌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048例临床拟诊断为浅部真菌病者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结果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以手足癣(41.9%)、股癣(19.1%)、体癣(16.9%)为前三位。镜检总阳性率为52.7%,以股癣(73.5%)、体癣(73.5%)、花斑癣(67.4%)阳性率为前三位。镜检阳性率受病种、性别、年龄、取材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直接镜检作为真菌检查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P21WAF1/CIP1和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1WAF1/CIP1和Cyclin E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P21WAF1/CIP1和Cyclin E 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21WAF1/CIP1和Cyclin E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均不相关(P>0.05).结论P21WAF1/CIP1和Cyclin E过度表达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手足皲裂为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病程长、难治愈,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1991年12月至1993年2月,我们用自制的复方尿素脂与10%硼酸软膏为对照,共治疗手足皲裂患者75例,结果复方尿素脂的疗效明显优于10%硼酸软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92岁。右面部肿物9月余。查体见右侧颜面部约4cm×6cm大小乳头状增生物,表面结痂,有少许分泌物。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与表皮相连,由多个鳞状上皮细胞团块组成,周边基底样细胞呈栅栏状排列,中央有上皮细胞突角化形成的无定型角质、钙化灶。临床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增生性外毛根鞘瘤。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三物黄芩汤联合阿维A治疗阴伤湿热型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三物黄芩汤联合阿维A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阿维A口服治疗,疗程为6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评估记录各观察指标并判断疗效。结果①治疗后患者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PAS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56.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3%和63.3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物黄芩汤联合阿维A治疗阴伤湿热型掌跖脓疱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致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方法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白藜芦醇组、UVB照射组、UVB照射后白藜芦醇处理组及白藜芦醇预处理后UVB照射组。细胞处理后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生化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白藜芦醇浓度&rt;100 μmol/L时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100 μmol/L时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最佳作用浓度为50 μmol/L;UVB照射后细胞活性下降31.7%,细胞SOD活性降低、MDA产生增加;与单纯UVB照射相比,UVB照射前或照射后用白藜芦醇处理均能使成纤维细胞存活率提高、SOD活性增强、MDA产生减少。 结论低浓度白藜芦醇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对因UVB照射而损伤的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