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一、临床资料1.病例选择 自1997年1月~1999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男性患者319例,均有泌尿道感染史,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抗生素应用史。现1周内未用过任何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炎症状,如排尿不适、尿道口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腰骶部酸胀、会阴直肠区痛、遗精等,排除淋球菌培养阳性的病例。2.方法 按Meares定位法收集标本,所有标本接种血琼脂平皿,35℃培养48小时作菌落计数,按定位细菌培养判断标准判断结果[1]。根据菌落和染色镜检特征,进行相关生化试验以鉴定菌种。作者单位:430071…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大黄注射液治疗疱疹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57例疱疹性皮肤病患者(其中带状疱疹59例,单纯疱疹98例),分成治疗组117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大黄注射液每次2 mL,im,qd或bid,皮损局部另用大黄注射液湿敷;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每次0.1 g,po,qid,皮损局部用0.1%依沙丫啶溶液湿敷,或3%阿昔洛韦软膏外涂.两组均以5 d为1个疗程,未愈者再重复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有效率分别为82.1%和98.7%,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0%;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但在疼痛症状的缓解及皮损结痂恢复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的疗效好,疗程短,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s,CTCL)Hut78细胞株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5、10和20μmol/L)作用于人皮肤CTCLHut-78细胞,24和48h后MTT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末端标记法和Annexin V—FITC双标记流式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经5、10和20μmol/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24h后,细胞A值分别为1.202±0.094、0.568±0.019和0.535±0.033,与0μmol/LA值(1.272±1.1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浓度作用48h后,细胞A值分别为0.604±0.095、0.314±0.042和0.260±0.055,与0μmol/LA值(0.781±0.0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作用24h后同浓度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Hut-78细胞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经5、lO和20/μmol/L浓度的白藜芦醇处理24h后,HUT-7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28±2.64)%、(53.52±10.86)%和(56.13±10.79)%,与0μmol/L抑制率(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UT-78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35%、96.39%和98.56%,与0μmol/L凋亡率(55.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浓度作用48h后,HUT-78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2.85±10.98)%、(59.T7±5.44)%和(66.52±7.80)%,与0μmol/L细胞抑制率(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作用24h后同浓度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达到5μmol/L的白藜芦醇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白藜芦醇主要通过诱导HuT-78细胞凋亡,其中主要是早期凋亡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54.
<正>夏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主要与气候有关。夏天紫外线辐射强度大,气温上升,空气湿度也增加,导致了各种昆虫、细菌、真菌的大量繁殖,夏天各种常见的皮肤病与这些因素有密切关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夏  相似文献   
55.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门诊111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生殖道NG感染47例。CT感染3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14例,阳性率分别为42.34%、31.53%和12.61%;PCR阳性者共74例(66.67%);其中二项阳性20例、三项阳性1例,共占28.38%(21/74);三项均阴性37例(33.33%)。结果提示武汉市性病高危人群CT、UU感染率较高,二者之和已超过淋病;且混合感染在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内皮素-1(ET-1)、内皮素转换酶-1( ECE-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 SK) 皮损出现色素沉着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 法检测30 例脂溢性角化病(SK) 皮损组织中ET-1、ECE-1和 TNF-α的表达,并选用10 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SK组中ET-1、ECE-1和 TNF-α的阳性表达程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SK组织中存在ET-1、ECE-1和 TNF-α的过度表达,这种异常高表达的ECE-1和 TNF-α可能通过参与脂溢性角化病(SK)的自分泌生长环路而上调ET-1的表达,并且与脂溢性角化病(SK)的色素沉着有关。  相似文献   
57.
58.
59.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与血浆F1+2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34例自体血浆皮肤试验(APST)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结果:慢性荨麻疹经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水平明显降低(P〈0.001),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高(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血浆F1+2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丹参酮治疗寻常性痤疮及对皮脂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我们自2004年1月~2005年8月应用丹参酮胶囊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92例门诊寻常性痤疮患者中男39例,女53例;年龄14~41岁,平均21.6岁。病期3个月~23年,平均4.3年。所有患者近1个月均未采用任何内外用药物治疗,均无妊娠、肝功能及血脂异常。采用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