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和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和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 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 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P2 1WAF I和PCNA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 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及2 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2 1WAFI和PCNA蛋白进行检则。结果 4 5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织中P2 1WAF I阳性表达率为6 6 .7% (30 / 4 5 ) ,而正常皮肤组织中P2 1WAFI蛋白的表达率为2 0 .0 % (4/ 2 0 )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 ;PCNA蛋白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 8.9% (31/ 4 5 ) ,而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 0 .0 % (12 / 2 0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 .0 5 ) ;P2 1W AF I蛋白和PCNA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的相关性均不明显(P>0 .0 5 )。结论 P2 1WAFI和PCNA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67岁。1998年8月出现异塞、流涕以上感治疗无效。1月后左侧鼻翼发生一甲盖大红斑,鼻塞症状加重。半月来,面部、颈部、躯干及四肢陆续发生红斑、结节,无痒痛感,口腔上腭溃烂,左眼睑水肿,睁眼困难。体检:T36.2℃,P82次/min,R20次/min,BP11/8kPa。营养中等,右侧颈部可触及一蚕豆大淋巴结,质中度硬,无压病。左眼睑水肿,混合性充血,左眼眼压偏高。双侧界前庭高度充血肿胀,鼻中隔增宽与双侧鼻前庭相靠近,有脓性分泌物。口腔上腭有数个点滴状糜烂面,表面覆以乳白色分泌物。皮肤科…  相似文献   
34.
史川  盛晚香  宋韬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720-722,734,F0002
目的:通过比较咪唑斯汀与氯雷他定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治疗作用,探讨咪唑斯汀对ACD的细胞免疫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ACD模型,口服相同剂量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和生理盐水。制作皮损处病理切片观察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对单核细胞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ACD小鼠外周血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对单核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有明显抑制作用。ACD小鼠血清的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ACD小鼠血清产生IL-10水平变化无显著性(P>0.05),咪唑斯汀对这两种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咪唑斯汀对小鼠ACD疗效可以通过其对细胞因子的抑制而发挥作用,且对Th1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自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4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自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1ml肌肉注射,3d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l肌肉注射,3d1次,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32/38),对照组为63.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自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6.
应用混合脱敏液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应用特异性脱敏疗法治疗过敏性疾病已越来越广泛。然而,诱发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往往十分复杂,不同过敏性疾病可由同一过敏原所致,同一病人又可对多种过敏原敏感。因而在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时,对过敏原的选择十分重要。为探讨混合脱敏液对不同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我们在过敏原皮试检测的基础上,选择了134例对多种过敏原敏感的患者用混合脱敏液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38.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门诊111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进行了检测。发现泌尿生殖道NG感染47例。CT感染35例、解脲支原体(UU)感染14例,阳性率分别为42.34%、31.53%和12.61%;PCR阳性者共74例(66.67%);其中二项阳性20例、三项阳性1例,共占28.38%(21/74);三项均阴性37例(33.33%)。结果提示武汉市性病高危人群CT、UU感染率较高,二者之和已超过淋病;且混合感染在性传播疾病(STD)患者中也常见。  相似文献   
39.
与病毒唑对照 ,试用电子束火花治疗带状疱疹病人 6 6例。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但电子束火花治疗带状疱疹在镇痛、消炎方面优于病毒唑组 ,适宜疼痛显著的病人选用。  相似文献   
40.
天疱疮合并念珠菌性肉芽肿者临床上较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女,48岁。以“周身起水疱、大疱5年,右小腿红肿、破溃伴痛痒20天”就诊,门诊拟“天疱疮”收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