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RSV)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107例临床疑似RSV感染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RSV抗原,结果检出58例,阳性率54.2%,说明该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的优点。作者还观察了58例阳性病例不同年龄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82.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SEDL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确定中国汉族中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kplasia tarda,SEDL)大家系SEDL基因突变类型,探讨SEDL发病的分子基础。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双向直接测序方法检测了患者构成SEDL基因可读框的第3-6外显子及相邻侧翼区的DNA序列,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SEDL基因正常序列对比找出突变。然后在家系其他成员中证实该突变。结果:在2例患者(Ⅳ15、Ⅴ3)SEDL基因第2内含子剪接受体处发现了IVS2-2A→C突变,4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序列未见改变。该突变在4例女性携带者得到证实,她们的基因型表现为野生型与突变型杂合现象。家系中2名未受累男性和15名无关健康个体未检测到这一突变。在该家系还检测出4个无症状的携带者。结论:首次发现SEDL基因IVS2-2A→C突变。该突变引起SEDL基因第2内含子3'端剪接受体改变,使之不能与外显子3正常剪接,可能是SEDL发病的分子基础。检测该突变可进行基因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人微小病毒(HPV)B19-DNA定量检测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26例ITP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进行HPVB19-DNA定量检测,同时检测其血小板相关抗体。结果 ITP患儿HPVB19阳性率(DNA载量>103Copies/m L为阳性)为34.9%;健康儿童均为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新诊断ITP B19-DNA平均载量为107.55±2.05Copies/m L,持续性ITP为106.01±1.98Copies/m L,慢性ITP为104.72±1.07Copies/m L,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ITP组中,HPVB19阳性的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 G、PAIg A均显著高于HPVB19阴性ITP患儿,且B19DNA阳性组中DNA高载量的组别(≥107Copies/m L)血小板相关抗体显著高于DNA低载量的组别(103~107Copies/m L)。结论本组研究提示,HPVB19感染可能是导致小儿ITP的重要因素之一,且急性型和持续性ITP病毒DNA载量较高。血小板相关抗体浓度和HPVB19的DNA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rhTNF—α对HL—60细胞凋亡其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肿瘤死因子-α(rhTNF-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寻求白血病免疫疗法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早幼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rhTNF-α对HL-60细胞凋亡其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0U/ml、100U/ml和500U/mlrhTNF-α与HL-60细胞共同培养2-24h,除10U/ml培养2h组外余各组凋亡细胞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cl-2基因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者呈明显负相关。随rhTNF-α浓度增高,其作用增强,8h为作用的高峰时间。结论:rhTNF-α能促进HL-60细胞的凋亡;抑制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可能是TNF-α促进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寻求白血病免疫疗法的理论依据.方法 以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苏木素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 ,观察rhTNF-α对HL-60细胞凋亡及其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U/ml、100U/ml和500U/ml rhTNF-α与HL-60细胞共同培养2~24 h,除10 U/ml培养2 h组外余各组凋亡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bcl-2基因阳性表达细胞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二者呈明显负相关.随rhTNF-α浓度增高,其作用增强,8 h为作用的高峰时间.结论 rhTNF-α能促进HL-60细胞的凋亡;抑制凋亡调控基因bcl-2的表达可能是TNF-α促进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易感性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性,找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易感基因。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DNA分型技术对56例ALL患者、48例CML患者和105例健康对照进行了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ALL患者组与HLA-DR7基因关联,基因频率为24.1%,RR=2.56,χ  相似文献   
87.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herhe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曾被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 HX),是一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多发于儿童的一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88.
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一些新生儿疾病,如缺氧、感染及出血等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其简便易得,重复性强,对患儿产生的痛苦小,各级实验室均可开展。本文就其在感染、出血、缺氧等新生儿疾病中的变化进行综述,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郑州大学医学院2006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设为实验组,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将2005级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内容为化脓性脑膜炎章节,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问诊技巧、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的考核,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问诊技巧、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学生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认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增强自身的学习兴趣、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提高记忆效果等多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 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适用于儿科学理论及临床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中是否存在侧群(SP)细胞,鉴定其是否具有白血病干细胞(LSCs)的生物学特性,并研究从THP-1细胞系中富集SP细胞的方法.方法 THP-1细胞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染色后,分别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形态和比例.分选SP和非侧群(NSP)细胞,FCM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及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ABCG2、ABCB1和凋亡基因Bcl-2、Bax在两亚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将THP-1细胞用不同水平阿糖胞苷(Ara-C)处理24h,染色后检测SP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1.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在THP-1细胞中存在拒染的SP细胞,形态与NSP细胞无明显区别.FCM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管SP细胞比例为(1.81±0.99)%,对照管可被维拉帕米完全拮抗.2.FCM分选SP细胞的纯度达到(96.71±0.90)%;SP细胞大部分处于静止期,Go/G1期细胞比例达(84.04 ±4.98)%,而NSP细胞则处于增殖期,S/G2/M期细胞比例为(56.38±1.48)%;CD34+、CD34+ CD38-细胞在SP亚群中的比例要高于NSP亚群(P <0.05);SP细胞ABCG2及ABC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SP细胞(P均<0.05).SP细胞Bcl-2表达水平(0.99±0.08)显著高于NSP细胞(0.29±0.13)(P<0.05),而Bax表达值(0.68±0.05)与NSP细胞(0.85±0.09)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NSP细胞亚群(P<0.05).3.经与Ara-C共培养24h后,SP细胞的比例显著提高,且随着Ara-C水平增大,SP细胞比例也越高.结论 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中存在少量SP细胞,较之NSP细胞更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与一定水平Ara-C共培养可有效富集THP-1细胞系中的SP细胞,可作为LSCs研究的切入点,对进一步研究白血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