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78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导管法对12只犬进行了持续性冠状动脉血流阻断(6只)及阻断1小时后再开放(6只),并于再灌注前及实验后7天进行了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显像,发现两组动物首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相似(P>0.05),而末次显像再灌注组心肌缺损面积显著小于持续阻断组,前者的缺血心肌改善百分比显著高于后者,末次显像心肌缺损面积与病理证实心肌梗塞面积有较好的相关性(r=0.72).表明99mTc-MIBISPECT显像是了解急性心肌梗塞范围及再灌注效果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52.
早期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梗塞相关动脉早期开放和闭塞对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再灌注可缩小梗塞面积,改善左室射血功能,降低病死率。溶栓后补救性PTCA再通率高,对大面积心肌梗塞伴有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冠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脉内皮功能及其在评价冠脉病变程度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进行冷加压试验检测冠脉内皮功能,并与冠脉病变支数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冷加压试验后冠脉前降支血流速度的增加为57.68±26.78%,冠心病组27.66±27.17%。1支冠脉狭窄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增加42.68%;2支冠脉病变为17.26%;3支冠脉病变为9.87%结论:冠心病患者冠脉内皮功能较健康人明显减退,随着冠脉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冠脉内皮功能进一步减退,冠脉内皮功能减退可间接反映冠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4.
尖吻蝮蛇毒—去纤酶对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纤酶(昆明动物所研制)是从尖吻蝮蛇毒中提出的一种糖蛋白,用于治疗脑梗塞、冠心病临床效果显著,实验研究提示纤溶,抗凝效果明显。本文着重研究去纤酶对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代谢产物的变化。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探讨G-CSF发挥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缺氧组和G-CSF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Northern 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心肌细胞中细胞色素C(Cyt C)、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6μg/LG-CSF开始发挥对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150 μg/L保护作用最强,30μg/L和750μg/L保护作用相似。对照组、缺氧组和G-CSF组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率和坏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缺氧组比较,G-CSF组Bcl-2mRNA表达增加,Bax、caspase-3 mRNA、Cyt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1)。结论缺氧心肌细胞中,G-CSF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发挥抗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排螺旋CT(MDCT)也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概述MDCT最新的进展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型中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定的53例患者,共62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除常规CAG检查外,均行IVUS检查,根据主支(MV)和分支(SB)开口的斑块特点和分布进行病变类型的归纳与分类。结果分叉部位93.55%的MV斑块和98.39%的SB血管开口病变为偏心性斑块,斑块最大厚度呈相向存在或外侧壁分布的比例为77.42%。分叉部位共有6种主要病变类型:A型,MV偏心斑块位于SB开口对侧,SB开口的偏心斑块位于分叉脊对侧,占90.32%;B型,MV有向心斑块但未累及SB开口,SB开口的对侧主支上有斑块,占1.61%;C型,MV有向心性斑块并累及SB开口,SB开口的偏心斑块位于分支侧分叉脊的对侧,占1.61%;D型,MV有向心性斑块并累及SB开口及分叉脊的主支侧,占3.23%;E型,MV的偏心斑块位于SB开口对侧,SB血管开口有向心性病变,占1.61%;F型,MV的偏心斑块最大厚度位于SB侧,且斑块累及SB开口及分叉脊的主支侧,占1.61%。累及到分叉脊处的病变仅6.4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IVUS分型不同于传统的CAG分型。病变的偏心性和外侧壁分布以及分叉脊的低病变率是IVUS分型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58.
冠状动脉主支置入支架后边支狭窄通常会加重,斑块移动是主要的机制,严重者甚至导致边支急性闭塞或急性心肌梗死[1].轻者只有心肌酶的升高,但如果累及的分支较大可以导致死亡.因此,防止边支急性闭塞非常重要.既往的方法是分别在主支和边支放置导丝,边支导丝占据很小空间但足以防止边支闭塞,造影时边支仍然显影,这使术者有足够的时间将导丝从支架穿到边支,避免边支完全闭塞[2].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导丝从支架穿到边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且导丝长时间的操作会导致边支的损伤甚至完全闭塞.李成祥等曾经在会议上报告,他们设想在发生闭塞时迅速套上球囊进行扩张.但是潜在的问题是,主支支架后球囊不易穿过边支.我们设想如果事先预置球囊,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可以马上进行球囊扩张,甚至可以进行反压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实名和匿名调查方法测试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准确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守在高海拔地区的两部边防官兵进行实名和匿名心理测试,两部官兵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并分别与成人常模比较。结果采用实名心理测试的甲部官兵与成人常模比较,除躯体化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各项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匿名心理测试的乙部官兵与成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因子分值明显高于成人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值低于成人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采用实名心理测试的甲部官兵SCL-90各项因子所得分值均明显低于采用匿名心理测试的乙部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官兵进行实名心理测试可能影响测试准确性,建议高海拔地区官兵采用匿名方法进行心理测试。  相似文献   
60.
心脏负荷试验评价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的初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心电图和核素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疗效中的临床意义,对接受PTCA的64例患者于PTCA前、术后7~14天、3~6个月及10~12个月分别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及核素心肌显像负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负荷试验对再狭窄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7%和923%;PTCA前静息与负荷时心肌灌注缺损积分之差和PTCA后心肌灌注的改善程度显著相关。说明两种负荷试验均能敏感地检测PTCA前后心肌供血的变化和再狭窄,并对检测再狭窄的心脏负荷试验选择方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