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胃肝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3.59岁(47~76岁).10例伴血清AFP升高.镜下均由多角形嗜酸性肝细胞样肿瘤细胞组成,至少表达一项肝样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SA...  相似文献   
52.
目的:应用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检测乳腺癌组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基因扩增情况,并对操作方法进行优化.方法:选择免疫组织化学(IHC)EnVision法检测结果2 及以上的60例乳腺癌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CISH技术检测其HER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二者结果的相关性;总结CISH操作经验,优化操作方法.结果:44例标本IHC检测HER2蛋白表达为3 ,其中40例CISH检测呈现HER2基因高倍扩增,4例无扩增;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符合率为91%.16例IHC检测HER2表达为2 标本基因扩增与蛋白表达的符合率为50%.IHC与CISH符合率为80%(48/60),二者明显相关(P<0.0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切片厚度,一般要求4~5 μm;杂交变性一定要彻底,杂交后的洗涤温度和时间也很重要,最好控制在70~75℃;要严格控制苏木精衬染时间;每次实验最好有阳性对照片,可以有效进行质量控制.结论:C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的结果与IHC检测的蛋白表达结果符合率较高,可作为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的一项新技术;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严格控制切片厚度、消化及杂交后洗涤温度与时间以及苏木精衬染时间等因素.  相似文献   
53.
要] 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GISTs)都存在编码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的KIT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但仍有部分GIST中未检测出KIT的激活突变,其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变的发现代表了GIST中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生物学和表型特征的一类亚型。PDGFR-α基因突变是导致GIST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之一,突变类型多样,与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密切相关。应用伊马替尼对包含该突变体的肿瘤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多数患者表现为药物抵抗。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单探针和双探针显色原位杂交(CISH)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评估双探针显色原位杂交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29例常规石蜡包埋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分别使用单探针和双探针CISH技术,对肿瘤标本的HER2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并按照2007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及美国病理家协会(ASCO/CAP)标准,计数HER2基因拷贝数或HER2/17号染色体的比值;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了HER2蛋白水平,与经CISH基因检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在129例切片中,单探针CISH结果显示有7例(5%)为临界状态,而双探针CISH结果则无一例结果为临界.在其余122例标本中,单探针和双探针CISH的结果同为50例(41%)阴性和72例(59%)阳性,其中双探针CISH对单探针CISH的阴性和阳性结果的吻合率分别为88%(44/50)和92%(66/72),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κ=0.80,P<0.05).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和不一致的标本中,出现17号染色体异倍体的比例分别为38%(42/110)和53%(10/19).在109例IHC检测的HER2结果中,分别有34例(31%)被判读为(阳性),18例(17%)被判读为0~+(阴性)和57例(52%)被判读为(临界).结论 双探针CISH相对单探针而言,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可靠方法.双探针CISH能进一步明确判断单探针CISH结果判断不明确(临界状态)的HER2基因状态的标本,并提示17号染色体的异倍性可能会对个别乳腺癌HER2状态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乳腺病(lymphocytic mastopathy,LM)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观察3例LM的临床病理特点和CD3、CD19和CD20抗体的EnVisio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作相应的基因重排检测.结果 3例中有1例为56岁男性,另2例分别为48和36岁.均以乳腺肿块为主要症状,无有关家族史记载,也无糖尿病史.大体上为灰白色质地稍硬的肿块,边界欠清.镜下见乳腺小叶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区域或周围由多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甚至形成淋巴滤泡.残存的小叶及导管周围也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也见有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其淋巴细胞无明显异型性.间质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并伴有玻璃样变,但导管上皮未显增生.免疫组化提示多数浸润的淋巴细胞可出现CD3、CD19或CD20阳性.IgH和TCR基因重排呈胚系状态.结论 LM临床上相对少见,尽管乳腺小叶或导管周围出现明显的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但并不支持这种病变可能是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前驱病变这一观点,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的结果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6.
近年来,随着新的标志物的发现和基因突变检测的逐步开展,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已不再是临床工作的难点,但是其生物学行为仍然难以预料,判断时需综合考虑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和临床情况.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肿瘤分级分期方案主要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侵袭危险度分级方案(2008年修订版)和国际抗癌联盟的TNM肿瘤分期方案(201...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PCNS-DLBCL)围血管生长的机制。方法对22例PCNS-DLBCL进行临床、放射和病理观察及随访,免疫组化EnVision法行XBP1、CD44和IL-4表达分析,以17例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10例胶质母细胞瘤为对照。结果 22例PCNS-DLBCL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6岁,男女之比为1.4∶1。CT多表现为占位性病变;MRI显示T1加权相低信号,T2加权相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有不均匀强化。镜检示肿瘤细胞大多围绕血管生长形成袖套样外观,实性区域仍伴有围血管生长特点。免疫组化示围血管生长的肿瘤细胞XBP1、IL-4和CD44强(+),表达率分别为95.5%、86.3%和77.3%,GFAP和CD34(-),与对照组淋巴结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PCNS-DLBCL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细胞围血管生长显示独特的形态特点,与XBP1、CD44和IL-4的表达增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8.
目的应用色素原位杂交法(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检测HER2蛋白弱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的HER2基因扩增状态,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ER2蛋白弱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187例,采用Invitrogen公司的HER2CISHTM检测试剂盒,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会推荐标准,分析标本HER2基因状态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HER2蛋白弱阳性表达标本HER2基因扩增阳性率为53.48%(100/187),基因扩增阳性者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00%、46.00%;HER2基因扩增阴性率为46.52%(87/187),基因扩增阴性者ER、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3%、78.05%。HER2基因扩增结果与性激素受体(ER、PR)表达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 HER2蛋白弱阳性表达乳腺癌患者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基因扩增状态,CISH可有效检测此类患者的HER2基因扩增状态。  相似文献   
59.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较为独特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类型,临床进展快,常规治疗不理想,预后较差[1-4].深入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DLBCL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寻找治疗的新切入点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立稳定的脑肿瘤模型无疑是研究该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各种生物学行为必要和必需的条件.为此,我们参照于宝华等[5]建立DLBCL移植瘤模型的经验,尝试将人DLBCL细胞株Lyl和Ly8接种于裸小鼠(裸鼠)脑实质内,成功建立了DLBCL裸鼠脑内移植瘤模型,为该肿瘤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一个新的PDGFRA基因突变位点L839P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恶性转化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稳定转染中国仓鼠卵巢上皮细胞(CHO).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DGFRA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计数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榆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并观察稳转突变型重组质粒CHO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将PDGFRA突变型与kit野生型重组质粒共同瞬时转染CHO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kit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状态.结果 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细胞中均有PDGFRA蛋白表达.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加快;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处于增殖期的细胞比例分别为28.4%、24.5%、43.8%和40.9%,凋亡率分别为1.8%、1.9%、1.5%和1.6%.接种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稳转细胞的裸鼠,3周后均见肿瘤生长.PDGFRA突变型质粒与kit野生型质粒共转染CHO细胞后,磷酸化kit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PDGFRA基因L839P点突变为功能获得性突变,对正常细胞有较强的恶性转化作用,并口丁激活kit蛋白,导致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