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24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肽聚糖对角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C57小鼠角膜上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无肽聚糖刺激)及按照肽聚糖刺激浓度分为10 mg·L-1组、30 mg·L-1组、80 mg·L-1组(作用时间均为12 h);按照肽聚糖刺激时间分为12 h组、24 h组、36 h组(作用浓度均为30mg·L-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LR2、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0 mg·L-1组(4.35±0.46、3.53±0.50)、30 mg· L-1组(8.06±0.72、5.31±0.34)、80 mg· L-1组(2.93±0.46、2.23±0.04)的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1.00±0.14、1.00±0.01)相比,12h组(2.94±0.46、2.23±0.50) TLR2、TLR4 mRNA表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组和12 h组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肽聚糖可以刺激小鼠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提示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角膜上皮细胞TLR2、TLR4识别病原体并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敲除Toll样受体2(toll-likereceptor2,TLR2)基因后是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以BALB/c为供体,各取30只C57BL/6和同背景TLR2基因敲除鼠为受体行右眼角膜移植术,设为野生组(WT)和基因敲除组(KO);取19只C57BL/6行右眼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ISO);各取9只C57BL/6和TLR2基因敲除鼠分别设为野生对照组(WTcontrol)和基因敲除对照组(KOcontrol)。术后每周两次观察植片并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术后14d,收集术眼同侧颈部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百分比;收集术眼角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角膜干扰素(inter-feron,IFN)-γ、TLR2和MyD88的表达。结果 WT组和KO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中位生存时间KO组(35.0±3.8)d长于WT组(21.0±1.5)d(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WT组同侧颈部淋巴结CD4+T细胞百分比较WTcontrol组明显增高(P<0.05),而ISO和KO组相对于其对应的control组(WT/KOcontro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SO和KO组间角膜IFN-γ和MyD88分子表达无差异,但两者均低于WT组。KO组角膜几乎不表达TLR2分子,ISO组有微量表达,WT组表达明显增高;PCR检测显示,ISO和KO组角膜IFN-γ和TLR2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KO组角膜MyD88mRNA相对表达量比ISO组高(P<0.05),但两者均低于WT组(均为P<0.05)。结论 敲除TLR2基因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同种异体小鼠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严丽波  白浪 《四川医学》2018,39(9):996-999
目的了解儿童艾滋病的临床特征,尽早发现并诊断儿童艾滋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1例儿童艾滋病临床资料。结果儿童HIV感染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92. 1%)。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体重下降、贫血、持续或间断发热、反复咳嗽、迁延性腹泻、浅表淋巴结肿大、鹅口疮等。血生化突出改变主要为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倒置。结论儿童HIV感染途径以母婴传播为主;临床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以血液系统最常见,消化系统次之,呼吸系统第三。对于来自高流行地区的患儿,如同时伴有球蛋白增高,应高度警惕HIV感染可能,尽早进行HIV抗体筛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反应、促进植片存活的作用。方法 对40只SD大鼠(40眼)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增生,选取其中的30只大鼠(30眼)并随机分为实验Ⅰ、Ⅱ组及对照组Ⅲ组,每组均接受同种异系(Wistar大鼠)供体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组于术后第1日起分别滴用50 μg/ml的IL-1ra滴眼液(Ⅰ组)和1%的CsA滴眼液(Ⅱ组),每日3次。受试动物术后均每日滴用典必殊滴眼液及托品卡胺滴眼液3次,连续14 d。术后比较各组大鼠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对角膜植片存活情况进行评分,观察其效果。结果 两实验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00±1.50) d和(10.44±1.13) d,明显高于对照组(8.00±1.25) d,差异有显著性(P<0 01);两实验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 01)。结论 IL-1ra可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的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 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研究药物1,25-二羟基维生素D3(二羟维D3)在高危角膜移植模型中对免疫排斥反应及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的影响,揭示1,25-二羟维D3作为免疫抑制剂在角膜移植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模型,按不同浓度的1,25-二羟维D3(1×10-5和1×10-7mol/L)及环孢霉素A(CsA)分组,连续用药2周,观察移植物排斥情况并于术后4、7、14d取材行原位杂交等实验,分析各组细胞因子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1,25-二羟维D3作用下,高危角膜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新生血管生长受抑制;合用CsA后效果更明显。原位杂交实验证实1,25-二羟维D3能显著抑制植片IL-1α、TNF-αmRNA表达(P<0.01);对VEGF表达无直接影响。结论 1,25-二羟维D3能有效地抑制新生血管生长及角膜移植急排期的免疫排斥反应,机制可能包括对前炎症因子(IL-1α、TNF-α)生成的抑制作用,而对VEGF无明显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37.
白浪  高永涛  刘涛  姬乐 《现代肿瘤医学》2020,(24):4211-4215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沉默KIF14表达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慢病毒靶向siRNA-KIF14干扰载体转入SW480细胞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IF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流式细胞仪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SW480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N-cadherin、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结果:转染SW480细胞后成功下调KIF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未转染细胞相比,下调KIF14的表达可抑制SW480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下调KIF14表达可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38.
人工肝支持系统是临床常用治疗肝衰竭非常有效、实用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其治疗技术的运用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需要学习并掌握人工肝治疗相关技术,需要派出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学习,为提高本科人工肝进修护士带教水平,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安排上注重人工肝治疗标准化操作规程,带教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层分阶段教学相结合,并且积极开展微信平台交流和跟踪随访。在带教过程中以及进修结束后,及时开展随访,了解进修护士回院后人工肝治疗开展情况,根据进修护士以及基层医院反馈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情况,并探讨影响肝脏组织学改变的因素.方法:根据ALT≤0.5 × ULN、0.5×ULN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PGE1)能否阻止酸吸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方法 20只新西兰兔在稀HCI经右支气管滴入后随机分成两组:(1)损伤组(n=10)在酸滴入后维持机械通气,未行其它治疗;(2)治疗组(n=10)在酸滴入后即刻缓慢静注PGE1并维持。在基础状态及酸滴入后记录血气、气道压力并抽动脉血测定6-K-PGF1α、TXB2、NO^-2/NO^-3和ET-1,动物处死后测定右肺的湿干比(W/D)值及测定右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TP)的水平,并作肺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酸滴入后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损伤组。治疗组血浆6-K-PGF1α和NO^-2/NO^-3水平显著高于损伤组,而血浆TXB2和ET-1水平显著低于损伤组,治疗组右肺W/D和TP显著低于损伤组。损伤组右肺呈弥漫性损伤,而治疗则见损伤呈局灶治疗组右肺W/D和TP显著低于损伤组。损伤右肺呈弥漫性炎性损伤,而治疗组则见损伤呈局灶性,且其病理损伤程度较损伤组明显减轻。结论 (1)酸吸入后即刻应用PGE1可减轻ARDS的范围和严重程度;(2)PGE1保护了肺血管内皮细胞,使内源性PGI2/TXA2和NO/ET-1的产生保持平衡,有利地减轻AR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