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电针辅助治疗对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神经外科治疗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照组9例,根据手术指征确定术式,并予药物治疗;治疗组7例,除上述神经外科治疗外,采用电针刺激夹脊穴及辨证取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疗组治愈6例,好转1例。结论配合针刺治疗能提高急性脊髓损伤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比较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以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的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基线作对照,干预期每年对乌兰察布市养殖牛羊人群和畜产品加工人员开展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册、乳胶手套、消毒液。宣传出圈剪羊毛戴口罩,接羔戴手套等核心信息。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报刊、墙体标语大众传媒宣传,每年在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进行一次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对连续3年的布病防治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2010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前,乌兰察布市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45.49%。2011年布病综合防治项目健康教育开展后,2011年、2012年、2013年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0.12%;91.22%;92.45%。结论基线期与干预期比较,干预期布病基本知识、布病危险因素、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基线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显著地提高布病高危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习惯正确率,值得在布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了解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布鲁杆菌病(布病)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11-12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方案》中的要求,采取分层整群等量抽样调查方法,在全市的11个旗(市、县、区)按布病病情各抽取轻、中、重3个乡镇(苏木),每个乡镇(苏木)抽取3个村或嘎查,每个乡镇(苏木)至少调查200人,年龄≥10岁,每个旗(市、县、区)至少调查600人.对被调查者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和临床诊断.问卷调查包括对布病基本知识、布病危险因素、布病防治常识的了解.临床诊断确诊是否是疑似病例.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采集被调查者静脉血,初筛用虎红平板试验,确诊用标准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滴度1∶100(++)及以上为阳性,统计布病感染率.参照2010年乌兰察布市布病33个乡镇(苏木)的网报结果,统计患病率、漏报率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发病率.结果 共下发调查问卷6998份,有效卷数6763份.布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7.99%(15 687/27 052),布病危险因素知晓率为44.33%(29 978/67 630),布病防治常识知晓率为41.66%(28 176/67 630),总知晓率为45.49%(73 841/162 312).血清学检查阳性591人,感染率为8.48%(591/69 972).确诊布病患者903例,患病率为105.13/万(903/85 894);33个乡镇(苏木)网报新发病例数/年为785例,发病率/年为91.39/万(785/85 894);漏报病例数/年为377例,漏报率/年为48.03%(377/785).男性感染率为71.07%(420/3755),女性感染率为28.93%(171/3217),31岁以上感染率(97.63%,577/591)明显高于30岁以下(2.37%,14/591).养殖业感染率为8.61%(582/669),畜产品加工业感染率为2.91%(2/103),畜产品流通业感染率为2.85%(2/70),其他行业感染率为4.59%(5/109).结论 乌兰察布市布病发病率较高,漏报率较高,养殖业感染率高,青壮年发病多,男性发病多,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病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降低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白晔  刘日宏  乔介虹  郭建科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88-1389,1392
目的掌握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控制布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本市2012年主动监测、筛查和布鲁氏菌病专业门诊被动监测资料,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的有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本市报告人间布鲁氏菌病1195例,发病率为55.75/10万,比去年同期病例数(5012例)减少3817例,下降率76.16%。结论2012年各旗县市区发病率和新发病例数较2011年均出现程度不同的下降,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连续数年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5.
乌盟城镇甲状腺肿儿童T4均值为70.21±3.42ng/ml,TSH均值为10.42±3.24μIU/ml,甲状腺肿儿童有84%的T4呈正常值和高值分布,87.80%的TSH值小于10μIU/ml,提示87.80%以上的儿童体内拥有碘合乎生理需求。  相似文献   
56.
电针及高压氧治疗对迁延性昏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高压氧治疗迁延性昏迷患者的疗效,以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因脑损伤后出现迁延性昏迷,发病24h内人院患者42例,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3组(药物+针灸、药物+高压氧组和药物+高压氧+针灸组),在常规药物的治疗上,分别单独给予针灸、高压氧或高压氧及针灸联合对不同组患者进行相同疗程的治疗,分析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等神经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GCS,GOS评分均相似,治疗后药物+高压氧+针灸组GCS,GOS评分为(7.43&;#177;1.87),(4.46&;#177;0.82)分,较药物+针灸组【(6.50&;#177;2.28),(4.07&;#177;1.01)分】、药物+高压氧组【(6.00&;#177;1.88),(4.12&;#177;0.70)分】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综合药物、针灸及高压氧几种治疗方法对提高迁延性昏迷患者治疗效果、促进该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筋缩穴对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大耳自家兔40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电针组。家兔开颅后用青霉素皮质内注射,制备急性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刺激筋缩穴,观察其对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脑电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脑皮质电图显示,癫痫发作波波幅和频率较高。电针刺激癫痫动物模型筋缩穴时,家兔脑皮质电图的癫痫发作波波幅下降、频率降低;电针刺激解除后约30 min,脑电图显示癫痫波波幅有所恢复,发作频率有集中的趋势。结论电针刺激筋缩穴可抑制癫痫大发作和癫痫持续状态,减轻癫痫发作频率或强度。  相似文献   
58.
针刺足三里在胃肠双对比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用共聚焦激光断层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川芎嗪和去甲基肾上腺素对正常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上 ,荧光素标记血浆 ,罗丹明 6G标记WBC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正常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 3 0 0 μm深处微循环 ,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数据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川芎嗪对大脑皮质内动脉的作用与去甲基肾上腺素相似 ,认为川芎嗪既可兴奋β受体 ,也可兴奋α受体。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川芎嗪使平均口径为 12 1.5 6μm ,60 .0 0 μm的动脉血管运动 ,而缘流在血管运动时是保持不变的 ;在毛细血管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舒缩运动。结论 :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正常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3 0 0 μm深处微循环 ,用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川芎嗪使平均口径为 12 1.5 6μm ,60 .0 0 μm的动脉血管运动时 ,血液缘流是保持不变的 ;在毛细血管处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舒缩运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H1 2 单克隆抗体的不同浓度对FITC荧光标记结果的影响。方法 :紫外吸收法测定抗体蛋白质浓度 ,透析标记法进行抗体荧光标记 ,并以ELISA法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及效价分析。结果 :标记前后抗体特异性经ELISA鉴定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①FITC荧光标记前抗体蛋白质浓度应达 (10~ 2 0 )mg mL ,才能得到合适的F P比值。②F P值在 1~ 2之间者较为理想 ,如果过标记的抗体F P >2则可导致非特异性染色的增加 ,增加假阳性率 ;标记不足F P <1则可导致假阴性率增加。③标记后虽可出现特异性下降和蛋白量的丢失 ;但特异性鉴定与标记前未见明显差异。故标记后抗体H1 2 的特异性适用于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间界限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