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2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7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肝细胞癌化学栓塞疗法后的MRI报导较少,作者对35例肝细胞癌施行栓塞术(TCE),其中4例施行2次。MRI检查原则上于TCE前、TCE后  相似文献   
62.
肝内门静脉塞术(PTP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意义有;(1)栓塞叶萎缩及非栓塞叶代偿性肥大,扩大了手术适应证;(2)防止肿瘤经门脉播散;(3)与动脉栓塞术并用,提高了抗肿瘤效果;(4)防止门静脉瘤栓向肝门侧进展。作者对31只杂种成熟犬作了PTPE研究,常用栓塞物质有三种:(1)Lipiodol-thrombin(LPT);(2)Lipiodol-fibrin(LP-F),(3)Li-  相似文献   
63.
作者对22例肾上腺柯兴氏腺瘤CT 图象作了分析,肿瘤位于右侧9例,左侧13例,全部病例CT均能显示肿瘤。平扫CT22例,肿瘤呈不均匀密度者12例,呈均匀密度者10例,两者大致相等。但增强CT 呈均匀密度者不过3例,呈地图状或斑状19例。手术标本与增强CT 形态一致者18例(82%)。平扫CT 既使不均匀密度者,因密度差小,形态分类也困难。切面标本与CT 形态一致者只有4例  相似文献   
64.
恶性卵巢癌浸润及转移67%经腹膜,20%经血管淋巴管浸润,向周围直接浸润不过10%,但对周围脏器的浸润,尤其是膀胱浸润对术式的选择的麻醉非常重要。作者应用0.5T 超导 MRI 对29例恶性卵巢肿瘤作了研究。采用 SE 序列,T_1加权象的TR/TE=500~600msec/30msec,质子和 T_2加权象 TR/TE=1500/40~80msec,层厚10mm。①对膀胱浸润的判定:MRI 见有膀胱脂肪层3例,手术证实无浸润。脂肪层消失,膀胱受压14例,诊断膀胱浸润7例,无浸润7例,实际有浸润者是肿瘤实性部分与膀胱相接,无浸润者7例中6  相似文献   
65.
亲水性聚合物的微导管-导丝系统由导管和导丝组成,导管是柔软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其表面涂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导管为3F(外径1.0mm、内径0.55mm)长度分90cm,100cm及110cm三种。导丝直径为0.018时,其长度比导管长2~3cm,前端呈“J”型。MCW超选择血管造影方法是先把5~6 F薄壁塑形导管插入,然后插入MCW至靶血管内,进行超选择血管造影、药物灌注及TAE。临床应用前对此导管经手推或高压注入各种血管造影剂的用量作了研究,作者选用7种造影剂,其中60%Urografin手推为0.8~0.5ml/sec,高压注射(300psi)为2.2ml/sec。76%U-  相似文献   
66.
作者对64例术后上颌窦肿(POMC)的CT特征作了研究,并与副鼻窦冠状体层片比较。POMC大部分病变为内部均匀软组织肿瘤(CT值10HU以上),一部分近似水的CT值,CT值平均为38.2HU。77%病变可见膨胀性骨侵蚀,72%病变有比较均匀的包膜,35%病变内部有骨性间隔。合并其它副鼻窦改变者15例(23%),其中合并筛窦炎13例(20%),蝶窦炎1例(1.6%),额窦炎1例(1.6%)。加照冠状CT16例(21病变),其中8个病变确诊为上颌窦上壁缺损,6个病变上壁完整,7个病变因金属齿冠人工伪影未能作出诊断。发生骨缺损者顺次为后壁、前壁、内侧壁及上壁,前三者发生率几乎无差异。55%POMC体层摄影及CT  相似文献   
67.
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目的在于止痛,改善患者状态及控制转移瘤发育。放疗可使80%患者解除疼痛。一般预后不良者采取小分割治疗方案,长期生存病例采用多分割治疗方案。但各种治疗方案,对最终止痛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作者治疗方案是25Gy/5次/周和30Gy/10次/2周。短期病例的止痛效果1周为42%,2周67%。急性期的副作用是发生在腰椎和骨盆,当照射面积大于100cm~2时出现消化道症状,晚期损伤发生率高。原发灶组织型不同,止痛效果未见明显差异。一般采用高能量X线或~(60)Coγ线对病灶照射,对转移率高的胸腰椎,照射野应包括上下一个椎体,从后方设野。照射野大约7~8 cm。颈椎用侧野,避免照射喉部,咽部。  相似文献   
6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tioscleroticencepinalopathy,SAE)又称为Binswanger氏病。过去只能在尸检病理学报告之后进行诊断。近年来由于CT的临床应用,该病的活体诊断已成为现实。作者对66例由CT确诊,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6例,其中男45例,女21例。男,女=2:1,  相似文献   
69.
作者应用1.5MRI装置对12例高血压脑出血作了检查,检查前均经CT诊断为脑出血,其中皮质下出血5例,基底节出血4例,丘脑出血2例及小脑出血1例。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扫描层厚为5mm,间隔2.5mm。T_1加权象TR/TE=400/20,T_2加权象TR/TE=2000/20,或2000/80。发  相似文献   
70.
分化型癌易发生肝转移,未分化型癌易发生腹膜浸润。梗阻性黄疸是胃癌浸润肝十二指肠系膜淋巴结及胰十二指肠淋巴结所致。作者对129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组织分型明确的术后复发病例及不能手术病例作了CT研究。129例中出现梗阻性黄疸18例(14.0%),其中分化型癌41例中有8例(19.5%),未分化型癌68例中有9例(1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