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95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1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37篇
内科学   160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100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736篇
预防医学   253篇
眼科学   283篇
药学   269篇
  3篇
中国医学   300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究小剂量地高辛联合灯盏生脉胶囊对CHF(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7月—2020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126例,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均施以临床常规干预,对照组单一给药小剂量地高辛,研究组则基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灯盏生脉胶囊,比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心功能指标及预后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及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院内心衰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再入院率及1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伴房颤经小剂量地高辛联合灯盏生脉胶囊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及预后,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目的是阐述抑郁症伴发青光眼或青光眼高风险人群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时,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原则。本文报道1例青光眼术后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在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6周后,患者抑郁症状和精神病性症状改善,且未诱发或加重青光眼,为临床相关的问题提供了部分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米力农治疗小儿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52例小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在常规洋地黄、利尿等治疗基础上,观察组采用米力农治疗,对照组应用多巴胺治疗,剂量均为5μg/( kg·min),各组持续给药3-5 d,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儿用药3-5 d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等方面观察组患儿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米力农治疗小儿急性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和心肌代谢功能,疗效显著,安全可行,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风险预测评估暴露法在新生儿脐部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012年7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1000例足月新生儿按双盲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风险评估暴露法对新生儿脐部的影响,评估:①新生儿营养状态和生产过程对新生儿的影响及脐部的情况;②断脐后,暴露其部位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③家属与产妇对暴露脐部的方法接受程度等.脐部暴露方法的处理:用脐带夹结扎脐带包扎24 h后暴露脐带至脐带脱落,这期间每天用75%酒精消毒脐部一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脐部包扎法.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脱落天数、脐部愈合时间、脐部红肿、出血、分泌物、新生儿呼吸改变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脐部红肿1例(0.20%)、脐部出血2例(0.40%)、脐炎12例(2.42%)、脐带脱落时间(6.59±1.85)d、脐部愈合时间(2.14±0.59)d,对照组脐部红肿12例(2.41%)、脐部出血11例(2.21%)、脐炎80例(16.06%)、脐带脱落时间(7.52±2.21)d、脐部愈合时间(2.35±0.65)d、呼吸改变5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部暴露法应用于新生儿可促进脐带脱落及脐部愈合,减少脐部感染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作用。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7年4月,由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加入本院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8家乡镇卫生院转运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12例。体系建立前为对照组,64例;体系建立后为实验组,448例。比较2组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FMC)后救治护理的时间节点及救治效率。结果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建立后,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的FMC至首份心电图时间从平均(31±13)min缩短至(9±5)min,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的患者比例达84.7%;FMC至服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的时间从平均(60±13)min缩短至(20±3)min;对于溶栓患者,FMC至开始溶栓时间从平均(74±38)min缩短至(30±2)min;对于转运PCI患者,FMC至开始转运时间从平均(123±59)min缩短至(52±28)min,门-球时间从平均(119.4±23.6)min缩短至(60.7±21.5)min,2组患者时间节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系建立后,平均住院时间有(11.9±3.2)d降至(8.4±2.8)d,人均住院费用减少(38582±9186)元降至(30479±8213)元,院内病死率从9.3%明显降低至0.7%,2组患者救治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协同救治联合全程无缝链接式护理干预体系显著缩短了本院120院前急救团队和非PCI医院对STEMI患者的早期救治护理的时间,明显降低了病死率,是控制医疗费用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6.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能发生在治疗中的任何时间,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当中,常为脑卒中后症状,本文对继发癫痫患者的检查结果、形成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整理我院48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继发癫痫患者32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能发生在治疗中的任何时间,多发生在中老年患者当中,常为脑卒中后症状,本文对继发癫患者的检查结果、形成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整理我院480例脑血管病患者中继发癫患者32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8.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1月因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用药后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出院后心功能情况。结果服药后经3个月观察期总有效率为97.62%(41/42),治疗后室上性期前收缩(个/24h)服药后为61±17,室性期前收缩为1212±89。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胺碘酮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节律失常,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细节管理价值.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室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期间1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护理质量与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未实施消毒供应室细节护理管理期间进行对比,评价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价值.结果:细节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数据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能力,对医疗质量的提升也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serrated adenocarcinoma,SAC)作为大肠癌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因其癌变途径的特殊性,检测以及较差的治疗反应和预后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其产生的途径主要为“锯齿状通路”途径,锯齿状通路途径以BRAF突变、微卫星体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CpG岛的甲基化(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为特征。由于特殊的形态和内镜特征及特殊的发生部位,在结肠镜检查时很容易漏诊,甚至病理评估时也极易被忽视,临床确诊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本文针对锯齿状结直肠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