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6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3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38篇 |
基础医学 | 25篇 |
口腔科学 | 5篇 |
临床医学 | 121篇 |
内科学 | 129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212篇 |
综合类 | 233篇 |
预防医学 | 107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03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54篇 |
肿瘤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9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56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51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超声观察利胆理气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及其对胆囊排空功能的疗效。方法:对51例服用利胆理气汤的慢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服药前后胆囊形态、结构及胆囊排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32例胆囊增大患者,治疗后有20例恢复正常大小;33例有胆囊沉积物患者,治疗后有30例胆囊沉积物消失;40例胆囊壁增厚的患者,治疗后有28例胆囊壁变薄。空腹胆囊容积,治疗后与治疗前比有较大变化(P〈0.05),最小残余容积与最大收缩率治疗后与治疗前变化明显(P〈0.01)。结论:利胆理气汤对慢性胆囊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同时可改善胆囊排空功能,促进胆囊收缩。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介绍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经验。方法:术前停用一切抗生素2周,有窦道或创面者连续3天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中取髓腔内脓液、炎性肉芽组织或死骨再次送培养,然后彻底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一切组织。若脓液较多,行滴注引流2~4周。脓液较少骨量不足者,1期植骨,否则3~6个月后2期植骨。再依软组织缺损情况,采用局部皮瓣或肌瓣转移修复。结果:68例患者均获治愈,行皮瓣修复者全部成活;植骨者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2个月。随访6个月~16年,无1例复发,皮瓣质地好、功能佳、外形满意。结论:彻底清创、依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恰当选择植骨时机并及时以皮瓣或肌瓣覆盖创面改善局部血运,是根治慢性骨髓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老年人胃癌穿孔(perforated gastric carcinoma,PGC)病情重、发展快、表现不典型、伴随疾病多、常伴严重腹腔污染,加之临床对其认识不足,预后极差,2000年6月-2007年12月我们收治老年人胃癌穿孔22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 分选、鉴定人胰腺癌干细胞,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其差异性基因的表达.方法 运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胰腺癌干细胞(CD24+CD44+ESA+),NOD/SCID鼠移植瘤试验进行肿瘤干细胞特性鉴定.采用Affymetrix U133 plus2.0人类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胰腺癌干细胞和非干细胞进行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分选得到人胰腺癌CD24+CD44+ESA+亚群细胞,占所有细胞的0.8%;5×103个CD24+CD44+ESA+细胞就能成瘤(2/4),而阴性细胞1×105才能成瘤(1/4);CD24+CD44+ESA+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基因芯片杂交获得6553(11.99%)条差异基因,胰腺癌干细胞中5255(9.61%)条上调表达,1298(2.37%)条下调表达.其中差异基因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代谢、细胞线粒体结构和耐药等多个方面.结论 胰腺癌于细胞具有自身特征性基因表达谱,为进一步从干细胞层面研究胰腺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7.
患儿女 ,3岁。入院前 3个月无明原因前额出现一黄豆大小的包块 ,突出表皮 ,表面青紫 ,质硬 ,无压痛。在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 ,在我院病理科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侵犯入我院。体检 :前额有一约 2cm长的瘢痕 ,双腹股沟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的淋巴结 ,肝右肋缘下 3cm ,质中 ,脾左肋缘下 1cm ,质中。双膝关节压痛。血常规 :WBC 8 9× 10 9/L ,淋巴细胞 0 73,幼稚细胞 0 12 ,原始粒细胞 0 0 4,中性分叶核细胞 0 0 5 ,中性杆状核细胞 0 0 1,成熟单核细胞 0 0 3,中幼红细胞 0 0 2 ,网织红细胞 0 0 0 2 ;…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时的严重毒副作用及与临床分型和各化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方法:对17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71例中发生副作用26例(15·2%),其中凝血功能异常9例(5·3%),急性过敏反应6例(3·5%),胰腺损害5例(2·3%),低蛋白血症3例(1·8%),肝功能损害3例(1·8%)。用确切概率法及X2检验对这几种副作用发生率与临床分型关系进行统计,结果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化疗不同阶段副作用的发生率比较,早期强化阶段占优势。结论:L-ASP引起的副作用与临床分型无关,可能与化疗不同阶段有关,主要发生在早期强化阶段。用药前及期间、之后要定期测血糖、尿糖、血尿淀粉酶、肝功和及时对症治疗,并加强饮食控制,能有效控制副作用严重程度,并防止糖尿病等某些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在前期成功研制出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植入剂型的基础上,应用线索诱发事件相关电位观察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植入治疗阿片依赖者心理渴求的神经心理学作用.方法:①对象和分组:阿片依赖综合征患者自湖北、湖南和广东等地,包括两个不同戒毒方式的组,即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和强制戒毒组,同时设计一个未戒毒的阿片依赖对照组和一个健康对照组.②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被试由图片的情绪内涵激发的脑内电活动,无需被试对所观察的图片作出外显反应,现场采集记录其观看药物相关情景线索图片和中性图片时产生的脑电事件相关电位波形.结果:①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各波形的潜伏期和波幅已接近健康对照组(P > 0.05);而强制戒毒组和阿片依赖对照组的P200潜伏期与健康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 < 0.01);而且,与未治疗的阿片依赖对照组比较,强制戒毒组没有表现出显著的P200正常化的效应.②源定位分布表明,观察药物相关线索图片P200的源发生点健康对照组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组在扣带回后部,强制戒毒者在内侧前额叶皮质,阿片依赖对照组在大脑前额叶皮质.结论:①与强制戒毒比较,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植入能降低心理渴求,使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好.②长效纳曲酮缓释剂治疗能有效改善阿片药物依赖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其心理渴求的高级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110.
<正>患者男,54岁,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1周。该包块于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回纳并消失,憋尿时包块可增大。体格检查: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包块,大小约2.0 cm×2.0 cm。实验室检查:WBC为5.25×109/L,血红蛋白141 g/L。超声检查于右侧腹股沟区探及一异常回声区,大小约2.6 cm×1.8 cm,边界清楚,边缘规则,其内以无回声区为主(图1),该无回声区与膀胱相延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