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应用阿霉素及庆大霉素外周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比较两种药物的远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探讨三叉神经痛治疗的适宜方法。方法:选择2002-12/2003-06于北京天坛医院疼痛中心收治,经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或难以耐受其副作用的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区组随机分为2组(n=35):①阿霉素组:将阿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g/L的溶液,第Ⅰ支注射部位为眶上孔,第Ⅱ支为眶下孔或上颌神经,第Ⅲ支根据疼痛部位选择颏孔、下牙槽神经或下颌神经阻滞。若疼痛无明显缓解,可于一两周后再次阻滞一次。②庆大霉素组:应用庆大霉素针剂(8万单位/支),阻滞方法同阿霉素组,可阻滞四或五次,1次/周,每次剂量为8万单位。治疗前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无痛时为0,最剧烈疼痛时为10)进行疼痛评估,治疗后用电话、信件随访,分别在治疗第6,12,18,24,30个月记录数字评分(评分方法同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记录治疗后镇痛有效率(≥2度,即疼痛减轻1/2及以上)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时间和程度。结果:7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镇痛的有效率:两组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时相似,但在第12,18,24,30个月阿霉素组明显高于庆大霉素组(68%,57%,28%,23%;31%,20%,6%,6%,P<0.05)。②疼痛强度变化:阿霉素组在治疗后两年半内数字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庆大霉素组仅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低于治疗前(4.3±1.5,5.5±1.7,7.9±1.6,P<0.01),至1年后疼痛强度与治疗前无差异(P>0.05),且数字评分高于相应时间点的阿霉素组评分。③并发症的比较:阿霉素组面部麻木和肿胀的发生率高于庆大霉素组(91%比17%;91%比28%,P<0.01);持续的时间和长于庆大霉素组[(122±31),(7±2)d;(66±13),(5±2)d,P<0.01];程度重于庆大霉素组。结论:阿霉素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远期镇痛效果较庆大霉素好,其副作用相对比庆大霉素大,但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并建立生活饮用水中14种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提取水中农药残留,对固相萃取柱、水样pH值、洗脱溶剂种类与体积等进行优化。对比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扫描模式(GC-MS-SIM)和气相色谱-质谱-多离子扫描模式(GC-MS-MRM)的检出限和灵敏度。结果采用C18固相萃取柱、水样pH调节在1~2之间进行萃取,用10 mL乙酸乙酯-二氯甲烷(V/V=1∶1)以0.5 m L/min的速度进行洗脱,所得的效果较佳。GC-MS-MRM检出限更低灵敏度更高。通过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在GC-MS-MRM扫描模式下,方法的回收率为70.9%~116.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6%~6.39%,方法的检出限范围为0.000 1~0.050 0μg/L,定量限为0.000 3~0.150 0μg/L。结论本方法在样品前处理中有机溶剂使用量少,便于自动操作,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够应用于饮用水中多种农药检测。在优化条件下,GC-MS-MRM检测方法能有效满足水中痕量有机氯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兔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RYTF);设计6组不同浓度的吡非尼酮作为实验组、1组未加入吡非尼酮的作为对照组及1组调零组,采用CCK-8检测法初步确定吡非尼酮的起始作用浓度及最适作用浓度;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RYTF中TGF-β3,Ⅰ、Ⅲ型胶原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的荧光染色表达情况;通过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 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 因子与对照组相比的蛋白表达情况;通过 RT-PCR 法检测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后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与对照组相比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起始作用浓度和最适作用浓度分别为 0.1 mg 和 0.27 mg;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 24 h 后,实验组 RYTF 中 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 Ⅲ 的荧光表达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 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Ⅲ 的蛋白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经起始、最适作用浓度吡非尼酮作用24h后,实验组RYTF中TGF-β3、CollagenⅠ、Collagen Ⅲ 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非尼酮对体外培养RYTF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吡非尼酮抑制RYTF增殖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RYTF中TGF-β/Smad途径上TGF-β3效应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后影响立体视觉恢复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70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立体视锐度分成三组,比较术前术后立体视均值,分析术后立体视觉恢复影响因素。结果 3组术后立体视均值比术前有所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斜视年龄、病程、能否控制正体、术后立体视觉训练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斜视年龄、病程、术后立体视觉训练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患者立体视觉得到改善,同时根据恢复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提高立体视觉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85.
广西医科大学将社区引入传统的医学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地,涵盖理论课程见习、毕业实习、专题实习及三早教育的“三习一育”社区实践教学模式,覆盖多个医学专业,共计2000余名医学生,使其科研、沟通、团队合作、“大卫生观”及社会责任感等职业素质在社区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强化.  相似文献   
86.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效果初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南宁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55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问卷调查,比较2009年3-7月及2010年3-7月的业务总收入、药品销售额、门诊量及人均门诊费用等各项指标,同时对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定性访谈.结果 2010年3-7月药品销售额与2009年3-7月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51.48%下降到42.57%.门诊量及业务总收入自7月份起开始下降,人均门诊费用下降不明显.定性访谈结果 显示基本目录药物品种少,与医疗保险制度衔接不尽合理未能满足群众需求.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在促进药品价格下降方面效果明显,但应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加强与现有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等,以真正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87.
GM6001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GM6001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治疗眼科新生血管性疾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8.
申颖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654-3655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糖尿病足患者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创面护理、健康教育,可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针对血管、神经病变及感染进行对症处理。结果除1例截肢外,其余19例均治愈。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制定正确系统的治疗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糖尿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9.
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止咳药,其质量标准收载于《国家药品标准新药转正标准第31册》,复方成份包括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马来酸氯苯那敏、氯化铵等。原质量标准中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是用HPLC法在一种色谱条件下测定,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又是在另一种色谱条件下测定,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生理性大视杯、青光眼与非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引起视杯扩大的临床鉴别方法和要点,为
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生理性大视杯20 例( 40 眼) ,非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组病人28 例( 28 眼) ,
青光眼病人22 例( 22 眼) ,分析比较三组病人的病理机制、视盘形态特征、相关影像学资料。结果: 在生理性大
视杯、青光眼与非青光眼性视杯扩大的鉴别中,视盘形态学的主观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盘沿局限性丢失、
盘沿色泽、视功能异常和视盘改变的相关性等特征在三组病人的临床鉴别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 有关三
者的鉴别应综合分析,仔细询问病史,认真观察视盘形态特征,通过视盘形态学定量分析、视野检查,结合神经影
像学等信息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