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药学   67篇
中国医学   3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经过严格评估,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CSA)已决定正式将《现代药物与临床》列为其来源期刊。CSA于30多年前创办,是世界著名的二次文献出版公司美国剑桥科学文摘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综合性网络数据库,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系统之一,是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大型的、综合性最强的数据库,覆盖的学科范  相似文献   
122.
目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技术研究地黄提取物致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细胞)DNA的损伤作用,为该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0.2、1.0、5.0mg/mL地黄提取物,用双氧水作为阳性对照药,处理细胞,24h后收获细胞,进行彗星电泳实验。结果双氧水处理后造成CHL细胞产生明显的DNA损伤,呈现不同彗尾长度的彗星,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不同质量浓度的地黄提取物处理细胞后,彗星长、彗尾长度等各项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敏感度较高,不同质量浓度的地黄提取物对CHL细胞未产生DNA损伤。  相似文献   
123.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于研究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与传统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方法比较,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周期短、高通量的优势,基因芯片技术的介入也进一步推动了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从新药的筛选、毒理安全性评价到临床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成为贯穿整个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就近期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24.
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是药物研发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药物研发的整个流程而言,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药物毒理学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上市后跟踪监督的全过程,因此药物的毒理学研究至关重要。简要综述了药物毒理学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新动向,并主要介绍了组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丹参滴丸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CCl4复合因素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滴丸各组同时ig给予丹参滴丸700、350、175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1 50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正常大鼠给予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IV型胶原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丹参滴丸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NAG活性的升高,降低IV型胶原的量,增加TP和ALB的量;降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亦能降低α-SMA的表达。结论 丹参滴丸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及降低α-SMA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6.
目的: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制作炎症及镇痛模型,观察新癀片外涂给药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新癀片外涂给药对小鼠耳肿、大鼠角叉菜胶足肿、棉球肉芽肿等急、慢性炎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小鼠水浴甩尾、小鼠醋酸扭体等温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镇痛作用,且在相同剂量下,外涂给药和ig给药的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癀片外涂给药同ig给药一样,对各种肿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7.
刘兆凤  胡金芳  马洁  刘静  王晶晶  申秀萍 《中草药》2012,43(10):1991-1996
目的 观察丹参滴丸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用CCl4复合因素法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丹参滴丸各组同时ig给予丹参滴丸700、350、175 mg/kg,阳性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1 500 mg/k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周,正常大鼠给予蒸馏水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Ⅳ型胶原的水平;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羟脯氨酸(Hyp)的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丹参滴丸能明显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血清中ALT、AST、NAG活性的升高,降低Ⅳ型胶原的量,增加TP和ALB的量;降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量,提高SOD的活性,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亦能降低α-SMA的表达.结论 丹参滴丸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抑制胶原纤维的增加及降低α-SMA的表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8.
目的:研究治偏痛对硝酸甘油(NTG)诱导的偏头痛模型小鼠搔头次数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治偏痛分别以0.4、0.2、0.1g生药/kg的剂量(即分别为高、中、低组)鼻腔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鼻腔给予同体积蒸馏水,记录小鼠前肢搔头的次数及测定血清中NO、CGRP、DA、5-HT。结果:与模型对照相比,治偏痛高、中、低剂量均可显著减少偏头痛模型小鼠前肢搔头次数(P<0.05,P<0.01,P<0.001),同时高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NO、CGRP、5-HT、DA含量(P<0.05,P<0.01),中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NO、CGRP、5-HT、DA含量(P<0.05),低剂量显著降低血清中DA含量(P<0.05),起效剂量为0.1g生药/kg,起效范围为0.1-0.4g生药/kg。结论:治偏痛可有效预防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中NO、CGRP、5-HT和DA的水平,改善了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缓解偏头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9.
舒督丹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处方的功能主治,采用4种炎症模型和2种镇痛模型,研究了舒督丹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发现10、20、40g生药/kgig给药,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巴豆油性耳肿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对大鼠角叉菜胶足肿和佐剂关节炎的抗炎作用也非常显著。既能提高大鼠和小鼠对温热刺激的痛阈值,又能减少小鼠对化学刺激的扭体次数,其镇痛作用具有起效快和作用时间长的特点。为该药在临床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观察仁青芒觉胶囊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大鼠ip DMN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给予低、中、高剂量(0.05、0.10、0.20 g/kg)的仁青芒觉胶囊,1.5 g/kg扶正化瘀胶囊作为阳性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蒸馏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4周。观察大鼠血清生化及胶原水平,肝脏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取肝脏,测定肝脏指数;肝组织固定,HE及Masson染色,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 ①与模型组比较,仁青芒觉胶囊各剂量组动物体质量,高、低剂量组肝质量显著增加(P<0.05、0.01),高剂量组动物肝脏系数明显增加(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仁青芒觉胶囊各剂量组血清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和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0.001);层粘蛋白(LN)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低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③与模型组比较,低、中剂量的仁青芒觉胶囊可以显著增加肝组织中蛋白含量(P<0.01、0.001),各剂量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0.001)。④肝组织病理学显示,0.2 g/kg剂量的仁青芒觉胶囊能够显著改善弥漫性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及减轻纤维增生程度,中、低剂量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结论 仁青芒觉胶囊对DMN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