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1篇 |
免费 | 239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6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14篇 |
基础医学 | 174篇 |
口腔科学 | 46篇 |
临床医学 | 377篇 |
内科学 | 382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42篇 |
特种医学 | 13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295篇 |
综合类 | 1524篇 |
预防医学 | 455篇 |
眼科学 | 18篇 |
药学 | 393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617篇 |
肿瘤学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172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186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46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72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15篇 |
2014年 | 324篇 |
2013年 | 273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313篇 |
2010年 | 201篇 |
2009年 | 239篇 |
2008年 | 198篇 |
2007年 | 179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41篇 |
2003年 | 11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70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背景:跖跗关节(Lisfranc关节)结构复杂、常规X射线片骨关节面重叠,对其诊断较困难。目前对Lisfranc韧带的解剖学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形态学资料,导致在相关修复手术中没有该部位的准确解剖参考值。目的:测量Lisfranc韧带的静态稳定结构,为Lisfranc关节损伤的修复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方法:①对18侧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Lisfranc韧带的组织形态并进行测量,得到Lisfranc韧带的详细形态参数,作为解剖组,确定Lisfranc韧带的走行和骨性标志;其余14侧成人尸体标本按以上参数用导针固定得出相应Lisfranc韧带相关数据,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测量角度与内侧楔骨到第二跖骨基底长度。②对8例临床上确认的Lisfranc 损伤患者应用解剖学获得的参数和定位法行切开复位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内固定后随访8-14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解剖观察得出,解剖出的Lisfranc韧带均为2束。解剖组及实验组形态学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为了方便临床应用,作者提出“Lisfranc通道”这一概念,将Lisfranc通道定义为内侧楔骨(无韧带区)到第二跖骨基底部长(31.65±2.23) mm、宽(8.16±1.37) mm、高(1.69±0.21) mm、与内侧楔骨近端成(45.83±6.84)°角、与内侧楔骨跖侧成(65.11±4.69)°角的一条通道。通过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后,了解到Lisfranc韧带与周围组织的组织学特性:从层次上分为Lisfranc肌腱、潮线、矿化纤维软骨、骨等4层结构。②8例Lisfranc损伤患者应用解剖学获得的参数和定位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均获得较高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为(80.30±4.85)分。解剖实验获得了Lisfranc关节及韧带详细的形态学参数,为该部位修复提供了解剖学资料,避免盲目置入内固定物,造成Lisfranc韧带起点的损伤,影响Lisfranc韧带修复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2.
背景:软骨细胞在低营养供给下可发生细胞自噬,细胞自噬和细胞坏死、凋亡不同,可以使软骨细胞在营养供给不足时,能够存活下来,可能是软骨细胞自身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目的:综合阐述自噬基因保护关节软骨及抑制骨关节炎等方面的机制和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关于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的相关研究的文章,中文检索词为“自噬基因、骨关节炎、关节软骨、软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autophagy、osteoarthritis、beclin1、LC3”。选择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的相关文章,初检得到269余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38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的损伤凋亡是软骨退变的主要机制,不予控制,就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细胞的损伤凋亡是软骨退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防止软骨细胞的损伤凋亡,可能有利于损伤软骨的修复,以此来缓解骨关节炎的病情发展。自噬现象能够抑制受损软骨细胞凋亡,发现其可将改变传统治疗骨关节炎的局限,但目前自噬基因与骨关节炎相关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自噬途径在软骨中如何被诱导,如何进行信号转导,如何对软骨细胞生存产生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背景: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途径处理内源性底物的过程,它普遍存在于机体细胞中,又被看作是细胞Ⅱ型程序性死亡,自噬可能是正常软骨细胞的一种保护或平衡机制。
目的:就自噬与软骨及其损伤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讨论,旨在对自噬在软骨及其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最近20年有关自噬与软骨损伤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自噬、软骨、软骨细胞”,英文检索词为“autophagy、cartilage、chondrocytes、beclin1、LC3”。
结果与结论:软骨细胞能感受关节内微环境变化而做出应答,以调整细胞基质代谢,维持关节软骨生物学功能,而软骨细胞所处低氧环境是引起细胞自噬的重要因素。自噬是正常软骨细胞的一种平衡或者保护机制,虽然自噬与软骨及其损伤相关性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其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分子水平上一些Atg的发现加深了对自噬的认识,但在软骨中如何诱导自噬途径,自噬信号是如何传导的,对软骨细胞生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丰富,有待广大学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建立乌鲁木齐地区正常人群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参考区间.方法 按美国国家临床生化协会(NACB)指南中关于甲状腺疾病诊断的筛选要求,在乌鲁木齐市某一社区筛选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甲状腺超声均正常的健康人893名,测定血清TSH.结果 青年组血清TSH水平低于中年组及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中年组及老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TSH水平在同年龄层间比较均高于男性(分别为P<0.001、P<0.05、P<0.05).汉族TSH水平在同性别比较中高于维族(男性P<0.05,女性P<0.001).结论 TSH水平正常范围女性高于男性,汉族高于维族.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儿童成骨不全基因变异谱系及临床表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9例(男4例、女5例)维吾尔族成骨不全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经典Sillence分型进行临床分型.检测成骨不全相关基因,利用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协会指南、InterVar、Alamut功能软件评估变异致病性,分析基因变异谱系特点.结果9例患儿年龄3岁6月龄~15岁,临床表现为反复骨折、骨骼畸形、矮小、蓝巩膜、听力异常、牙本质发育不全、关节韧带松弛.其中成骨不全Ⅲ型6例、Ⅳ型3例.9例患儿中共发现3种基因(COL1A1、COL1A2和SERPINF1)的9个候选变异,其中5个变异位点为国际首次报道,经评估均为可能致病性变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成骨不全临床表型复杂多样,但均有骨折及骨骼畸形.基因型与国内外报道有差异,SERPINF1基因可能在维吾尔族人群中更为高发,维吾尔族成骨不全的遗传异质性及独特的基因变异谱系,进一步为成骨不全的基因型与表型相关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7.
58.
59.
小鼠胸膜间皮细胞培养上清对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胸膜间皮细胞培养上清(MPMS)对脾细胞生长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胸膜组织块直接培养和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培养胸膜间皮细胞。于培养的不同时间,取MPMS对ConA刺激脾细胞的增殖,采用3H-TdR掺入法测定。结果直接培养法收集的MPMS-A分别以1∶1及1∶10的比例稀释时,对脾细胞自发掺入3H-TdR的增殖均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培基 脾细胞,MS)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0.001);用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的培养3 d的MPMS-B,在1∶1稀释度时,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0.05-0.01)。而培养3 d收集的MPMS-B,作1:10的比例稀释时,其对ConA刺激的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MS ConA)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胸膜细胞培养上清对脾细胞增殖呈双向作用影响,而抑制作用大于增强作用。可为研究中医藏像理论与免疫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