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7篇
  免费   1317篇
  国内免费   779篇
耳鼻咽喉   238篇
儿科学   191篇
妇产科学   145篇
基础医学   1215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3385篇
内科学   2320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700篇
特种医学   10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2篇
外科学   2125篇
综合类   7066篇
预防医学   2969篇
眼科学   245篇
药学   2656篇
  41篇
中国医学   2927篇
肿瘤学   964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03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681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587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1287篇
  2013年   1085篇
  2012年   1181篇
  2011年   1275篇
  2010年   1302篇
  2009年   1167篇
  2008年   1153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1157篇
  2005年   1215篇
  2004年   1057篇
  2003年   943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836篇
  2000年   884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621篇
  1997年   712篇
  1996年   636篇
  1995年   536篇
  1994年   509篇
  1993年   431篇
  1992年   471篇
  1991年   419篇
  1990年   322篇
  1989年   351篇
  1988年   207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60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131篇
  1983年   97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41篇
  1978年   30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23篇
  1960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回顾分析21例严重肝外伤病例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认为清创性肝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及时准确处理并发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DDP 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治疗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28例患者采用DDP 5—FU/CF方案同期应用α-INF、MA;对照组32例患者单纯采用DDP十5—FU/CF方案。所有病例均接受2个疗程的化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CR病例,总有效率分别为78.6%和46.9%,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8个月(3-13个月)和4.6个月(2-11个月),P<0.05;在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转移的病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1%(19/26)和41.4%(12/29),P<0.05。毒副反应主要表现在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多发生Ⅱ-Ⅳ度白细胞下降(P<0.05)和短暂性寒战、发热症状(P<0.01);2组所发生的胃肠道反应、脱发和黏膜反应相当。结论:DDP 5—FU/CF同期应用α-INF、MA可明显提高晚期鼻咽癌的有效率,延长缓解期及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对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20只眼进行常规检眼镜眼底及Goldmann三面镜联合巩膜压陷检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激光光凝,或巩膜冷凝外加压手术治疗,并随访1~5年。结果:共lO例,年龄17~32岁,8例为双眼患病,病变位于颞下,双侧对称。11眼同时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3眼患有前部视网膜劈裂及锯齿缘断离,1眼仅有前部视网膜劈裂,3眼仅有锯齿缘断离其中2眼合并视网膜脱离。13眼合并视网膜脱离者采用巩膜冷凝外加压术,全部一次治愈,5眼行激光封闭锯齿缘断离及劈裂区。随访期间未见视网膜脱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青年性前部视网膜劈裂锯齿缘断离及视网膜脱离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尽早发现、适宜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4.
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咽鼓管(Eustachian tube,ET)局部解剖的异常,可引起其一定的功能障碍,也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 media,SOM)的原因之一,对ET功能的发挥以及其形态维持和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人类腭帆张肌(tensor veli palatini muscle,TVPM)是ET扩张的主要肌肉,腭帆提肌(levator veli palatini muscle,LVPM)收缩有助于关闭ET而起保护作用,ET内粘膜具有许多皱襞及瓣膜结构,ET管内含有表面活性物质(suractant),ET周围还有Ostmann氏组织组织(Ostmann′s fatty tissue,OF)及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这些结构的正常是ET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75.
舒张性心力衰竭(简称舒张性心衰)多见于老年女性,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可见左室肥大,大部分患者有高血压、耱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而既往有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很少。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收缩性心衰的诊断一致,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诊舒张功能障碍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性方法,不但可以证实心脏的收缩功能正常,还能够对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进行评价。此外,心功能不全时血液标记物脑钠肽(BNP)在诊断舒张性心衰方面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脑血管意外尿失禁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引起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对42例诊断为脑血管意外伴有尿失禁的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静止期尿道压测定、充盈期及排尿期膀胱尿道功能测定)并按Burney分类进行分析,同时研究病变部位、脑血管意外性质和病变半球侧与尿动力学的关系。结果42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者31例(73.8%):其中外括约肌无抑制性松弛19例(45.2%),逼尿肌-外括约肌不协调3例(7.1%),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9例(21.4%);逼尿肌反射减低,外括约肌协调者11例(26.2%);无逼尿肌功能正常者。发生膀胱顺应性减低5例(11.9%),发生尿感缺失者11例(26.2%)。初感尿容量(140.00±46.97)ml;膀胱最大容量(293.20±60.71)ml;最大尿道闭合压(65.14±19.83)cmH2O。逼尿肌最大收缩力(Pdetmax)为(60.98±31.11)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35.98±17.46)cmH2O;逼尿肌收缩时间(Tcon)为(86.07±36.09)sec;最大流量(Qmax)为(9.02±5.62)ml/s。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其发病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皮层多灶以及额顶叶,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的尿动力学表现无明显差异,左右半球病变对尿动力学也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血管意外后尿失禁的尿动力学异常主要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部分出现逼尿肌反射减弱,但感觉正常,感觉缺失者较少见;外括约肌功能以无抑制性松弛为主,其次为逼尿肌-外括约肌协调,少数出现不协调;较少出现膀胱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7.
参芪散Ⅱ号治疗儿童铅吸收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雪梅  林则田 《中医杂志》1997,38(9):551-552
用参芪散Ⅱ号治疗300例小儿铅吸收患儿,并与维生素C治疗小儿铅吸收100例对照。结果:参芪散Ⅱ号治疗儿童铅吸收的总有效率达93.3%,治疗后患儿发样中钙、锌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小儿铅吸收显效率、总有效率,参芪散Ⅱ号治疗组明显优于维生素C对照组(P<0.01)。实验证明,参芪散Ⅱ号能明显降低铅中毒时小鼠毛发中的铅含量(P<0.05);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对细胞免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脑缺血后脑片[Ca2+]i变化。方法:采用新型Ca2+荧光指示剂Fura-2双波长法测定兔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局灶脑缺血后脑片细胞内游离钙([Ca2+]i)。结果:脑缺血后脑组织[Ca2+]i显著升高。结论:[Ca2+]i在脑缺血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2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珉  方黎明 《浙江医学》1996,18(5):285-286
临床工作中将结肠肿瘤误诊为阑尾炎时有发生,从而延误了肿瘤的治疗。1988年6月至1995年12月间,我们共收治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结肠恶性肿瘤24例(其中浙医一院14例,余杭一院10例),现作一分析,以期引起同道对这种情况的重视。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