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受体 1(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达伯舒)联合常规化疗在复发转移宫颈癌治疗中短期疗效、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筛选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复发转移宫颈癌病人 88例,采用中央随机系统分配法分为试验组( 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执行常规化疗方案,试验组执行信迪利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参考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 RECIST)1.1来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短期疗效。通过随访和记录无进展生存期( PFS)来评价并比较两组病人长期疗效。参考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CTCAE)5.0版来评价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和安全性。结果短期疗效: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为 47.73%,显著高于对照组 18.18%(P=0.035);试验组持久临床受益率为 8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43.18%(P=0.048)。长期疗效:试验组中位 PFS为 7.22个月[ 95%CI:(4.38,14.04)]显著长于对照组的 4.31个月[95%CI:(3.43,9.25)](P=0.032)。试验组中位总生存期( OS)为 17.30个月[ 95%CI:(14.33,17.58),]死亡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93个月[ 95%CI:(4.89,13.25)](P=0.039)。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突变负荷( P=0.036)、化疗,疗程( P=0.022)、组织学类型( P=0.018)和转移灶位点( P=0.035)是试验组治疗效果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信迪利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Cox7a2的荧光表达载体在TM3睾丸Leydig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及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Cox7a2克隆到pEYFP-N1。细胞转染和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TM3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Westernblot检测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在TM3细胞中,绿色荧光YFP-Cox7a2和红色荧光线粒体标记物-Mitotracker有完全的共定位,过量表达YFP-Cox7a2能引起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结论:成功表达了YFP-Cox7a2融合蛋白,确认了其在TM3细胞的线粒体定位。YFP-Cox7a2过表达和ERK1/2磷酸化水平有联系,为探讨Cox7a2对TM3细胞睾酮分泌及其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在梗阻性无精子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并初步怀疑为附睾水平梗阻的16例进行阴囊探查,观察睾丸、附睾及输精管情况,对其中14例确定为附睾水平梗阻并在附睾液中找到活精子的病例施行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术后随访其疗效。结果14例获随访6~12个月,13例于术后复查时从精液中检出活精子,其中5例配偶受孕成功。结论纵向两针套叠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明显简化了手术难度,提高了吻合成功率,是男性梗阻性不育领域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4.
早泄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早泄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之一,其发病率大约占成人男性50%左右,近年来NO-cGMP信号通路在阴茎勃起机制中的发现和选择性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万艾可)的问世,使得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获得了变革性进展。然而,尽管寻求治疗的早泄患者日渐增多,但是早泄的诊断与治疗仍然相对滞后,本文就该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模型 ,以便于研究肾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与肾移植后肾脏损伤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 2 0只 ,自体原位肾移植组 (A组 )和假手术组 (B组 )各 10只。左腰部纵切口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后腹膜间隙游离左侧输尿管及肾脏、肾蒂。A组 :以无损伤动脉夹闭合肾动脉 ,采用管径0 .2mm的玻璃穿刺针经肾动脉恒压 ( 10 0mmHg)灌注 1ml 0~ 4℃生理盐水 ,至肾脏颜色变白后暂时阻断肾动、静脉 ,吻合肾动脉切口 ,采用自制的局部冷保存装置 ,将肾脏置于 0~ 4℃生理盐水中 ,8h后开放肾动、静脉使肾脏复灌 ,复灌前切除右侧肾脏。B组 :采用同样方法游离暴露肾脏后 ,不实施肾脏血流阻断和肾脏灌注 ,单纯低温保存 8h ,随后同法切除右肾。A、B组分别于肾脏复灌后 2h、2 4h抽取血液 2ml;肾脏复灌后 2 4h后切除左侧肾脏。结果 :A组 2h、2 4h血清Cr、Bun值均高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A组肾脏病理切片可见典型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变。结论 :大鼠自体原位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操作简便 ,手术成功率高 ,充分模拟临床肾移植IRI特点 ,是研究肾脏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42例TGCT石蜡标本和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VEGF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睾丸组织中VEGF和P53阳性率显著低于TGCT(P<0.001)。VEGF表达在各组织类型间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随临床分期上升VEGF表达增强(P<0.001);低分化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01)。不同类型、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间P53表达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VEGF与P53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5)。结论:VEGF表达可能促进了TGCT的形成和临床进展,并可能不受P53的直接调节。  相似文献   
37.
利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计算分析了2010年西北旱区大型灌区不同粮食消费模式下的耕地压力指数、粮食盈余情况及可再承载人口状况。结果表明:在平衡膳食(PH)、初步小康或营养安全(XK)、富裕型(FY)社会三种不同粮食消费模式下,西北旱区97所大型灌区的耕地压力虽差异明显,但整体压力较小,三种模式的平均耕地压力指数(K值)均小于1,人粮关系较为和谐,除保证自身粮食需求外仍有一定的粮食盈余;三种模式下,粮食盈余量为869.19、586.18、41.46万t,可再承载人口数为2698.75、1465.46、75.38万人。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与常规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采用硬质胆道镜完成保胆取石手术150例,根据手术时机不同,急诊手术患者34例(急诊手术组),常规手术患者116例(常规手术组),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切口感染率、中转开腹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急诊手术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常规手术组:(5.86±1.5)d与(17.31±2)d,(11 991.3±587.4)元与(14 152.3±89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t=1.82,P<0.05)。平均手术时间:急诊手术组为(82±3.2)min,常规手术组为(63±4.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02,P>0.05)。急诊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中转开腹1例,常规手术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中转开腹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75、χ2=7.65,P>0.05)。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93%的胆囊壁增厚、存在轻度水肿表现,术后3个月基本正常,术后6个月无1例结石复发。随访率达到95.4%。结论急诊行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与常规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在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在膀胱癌放疗中,基于锥形束CT的正交拍照和扫描两种图像引导方法校准精度,从中选择最合适膀胱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方法.方法 依据纳排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15例膀胱癌患者,每周周一、周四使用锥形束CT对其进行放疗前正交拍照和扫描,分别采用自研算法和X线容积成像系统自带算法计算两种方法中由3枚内置标记物构成的空间三角形质心坐标,之后分别同计划CT重建获取的空间三角形质心坐标比较,计算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上校准位移绝对值和平均值,最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校准精度.结果 正交拍照法中,所有患者空间三角形质心在左右、腹背和头脚方向上校准位移分别为(0.994±0.773)mm、(1.788±1.121)mm和(2.443±1.357)mm;扫描法为(0.812±0.215)mm、(1.299±0.680)mm和(1.871±1.092)mm.三个方向上正交拍照法校准位移均较大于扫描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束CT正交拍照法校准精度略低于扫描法,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正交拍照法成像剂量低,操作时间短,对患者额外影响小,故选择作为最合适膀胱癌放疗的图像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首次放疗前和代表相对计划CT分次间靶区位移的分次放疗前锥形束CT(CBCT)校准数据之间的关系,以期预测分次间靶区位移。方法选取16例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值和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平均值,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初步建立分析、预测靶区运动的一元回归方程模型。结果 16例患者首次放疗前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为(0.384±0.270)、(0.980±0.570)、(2.462±1.105) mm,平均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为(0.719±0.464)、(1.387±0.757)、(2.884±1.607) mm。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和平均分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绝对值在左右方向上呈弱相关(r=0.359,P0.05),在头脚方向上呈弱相关(r=-0.326,P0.05),在腹背方向上呈强相关(r=0.833,P0.01)。结论临床仅可应用腹背方向上首次放疗前CBCT校准位移预测分次间靶区位移(背向),但试验过程仍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