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94.
田馨 《中国新医药》2003,2(12):78-79
自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2例,临床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5.
9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4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2)。治疗组采用纤维胆镜微创胆囊取石术后配合利胆排石汤,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纤维胆镜微创胆囊取石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86.3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7.
85%的脊柱结核伴有寒性脓肿形成[1],脊柱结核寒性脓肿是相当多的病人首诊的原因,亦是脊柱结核传统的手术指征之一[2]。鉴于目前大部分书刊对这一问题未详细描述或是零散地分布在相关章节内,未能引起读者足够的重视,故本文拟对脊柱结核寒性脓肿的发生、发展、危害、转归、鉴别诊断、治疗原则等作一详细论述,将其来龙去脉彻底地弄清楚,以扩大临床医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脊柱结核合并寒性脓肿诊断的准确率,避免误诊和随意切开,致治疗复杂化。  相似文献   
98.
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学科;作为一门启蒙形态学科,组织学研究的内容都是不为人肉眼所见,无法触摸感知,这就导致了医学生们对该门课的理解和记忆的困难。因此,探讨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
目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的方法对陈旧性肛裂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创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4.00%。对照组治愈率8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5/50﹙10.00%﹚;对照组治疗后重度疼痛发生率10/50﹙20.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0~12d,平均11d;对照组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14~18d,平均16d。结论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下缘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临床疗效显著,治愈率高、疼痛程度低、愈合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0.
1病例资料
  顾某,男,35岁,2012年08月28日初诊。会阴及–丸胀痛不适七年余。患者三月前会阴坠胀不适就诊,前列腺液化验:白细胞(++),卵磷质(+++)。细菌培养阴性。彩超泌尿系未现异常。西医诊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断:精浊。曾服用左氧氟沙星、哈乐、舍尼通和中药、针灸及微波、电刺激等治疗,症状无好转。今采用电针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患者俯卧位,根据阴部神经走向选择骶尾部四个针刺点。上两针刺点:骶尾关节旁开1 cm处(双侧)。使用4寸(0.4 mm×100 mm)长针(针灸针)直刺,针刺深度为3~3.5(80 mm~95 mm)寸,使针感放射到尿道或肛门。下两针刺点:尾骨尖旁开0.5寸(双侧),使用4寸长针,向坐骨直肠窝方向斜刺,深度3.5~4.5寸(90 mm~110 mm),使针感放射至会阴部周围。针感达上述部位后与 G6805电针仪的一对电极相连,上针接正极,下针接负极。电刺激采用连续波,应用频率2.5Hz(150次/ min),强度以患者能适应或感到舒适为度。在电针期间需要保持盆底肌以会阴部为中心有节律地向上收缩的感觉。治疗一周3次,每次持续60分。治疗6次后,会阴坠胀不适感降低。治疗12次后,会阴坠胀不适感明显降低,查前列腺液白细胞5-7,卵磷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