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究经胆囊管入路由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3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134例细径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内径≤0.8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 (LTCBDE)治疗的25例,采用LC联合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27例,经胆囊管入路同期三镜联合,即采用LC+EST+LTCBDE治疗的82例,了解 上述三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信息及患者预后情况并对三组治疗后患者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用时、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同期三镜联 用的(LC+EST+LTCBDE)组以100%的手术成功率及6.1%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腹腔镜与胆道镜联用(LC+ LTCBDE)组的84%、12%以及腹腔镜与十二指肠镜 联用(LC+EST)组的81.5%、14.8%,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此外相比其余两组,同期三镜治疗组在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上也明显更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同期联合使用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并细径胆总管结石的新选择,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康复快、出院早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使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123例 为病例组,体检中心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测定血液中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病例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病例组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 为正常无增厚组(<0.8mm),内膜增厚组(0.8≤IMT≤1.2mm),斑块形成(1.2<IMT≤1.5mm),管腔狭窄组(>1.5mm)4个亚组;病例组根据尿酸水平分为:低尿酸组(< =295umol/L),中尿酸组(295-375umol/L)和高尿酸组(>=375umol/L),并分别评定各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NIHSS评分、BI指数以及MRS分数,所有数据均进行统 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及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水平,对照组均低于病例组,且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无增厚组、内膜增厚组、斑块 形成组与管腔狭窄组四组间相比较,尿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依次增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血清中水平越高,颈动脉硬化程度越明显;高尿酸 组入院以及出院时NIHSS评分、BI指数、MRS得分情况均优于中尿酸组和低尿酸组的得分情况,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偏相关分析进一步分析,结果显 示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与0.288(P<0.001),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尿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 平升高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性期预后有相关性,其水平偏高在一定程度上提示归转良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0例,将 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 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 >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关节 功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窦道贯通法在治疗4期压力性损伤合并窦道患者伤口愈合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评估患者伤口及窦道长期不愈原因以及全身状况,运用窦道贯通法对4期压力性损伤合并窦道伤口进行处理。结果:历经72天,伤口愈合。结论:根据压力性损伤与窦道形成特点,针对引流不畅导致伤口迁延不愈的问题,运用窦道贯通法促进引流,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25.
【】目的S探讨榄香烯乳液联合高渗葡萄糖胸腔注射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S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使用榄香烯乳液40~60 ml联合20 ml 50%葡萄糖胸腔内注射),和对照组(20 ml 50%葡萄糖胸腔内注射)。两组患者均行胸腔闭式引流。结果S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28/30),一次注药有效率66.7%(20/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5%(23/40),一次注药有效率32.5%(13/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率为70.0%(21/3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生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榄香烯乳液联合高渗葡萄糖胸腔注射可有效的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  相似文献   
26.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相似文献   
27.
综述的写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结、参考文献。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正文,是综述的重点,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正文部分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肠造口术后病人营养状况和皮肤损伤的相关性。方法:以上海市某三甲医院 96 例肠造口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通过一般资料调查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表和DET肠造口皮肤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肠造口病人造口周围皮肤DET总分平均值为(5.93±3.94)分,属于中等程度的损伤。90.63% 的肠造口病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其中中等程度的损害占36.46%,其次是重度损害占32.29%、轻度损害占21.88%。肠造口病人 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总分为(3.96±1.32)分,其中86.46%有营养风险,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并结合临床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肠造口病人NRS 2002 营养风险筛查总得分和DET皮肤损伤总得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r=0.926,P<0.01) 。结论:肠造口周围皮肤和营养状况都较差,医护人员需增加随访次数,定期对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行评价,以提高造口护理能力和营养支持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改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针刺人中穴为主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采用针刺人中穴联合主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10 d)后观察疗效,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10例1次针刺后即显效,9例2次针刺治疗后显效,10例治疗10 d后显效,1例经过1个疗程联合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结论:针刺人中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改善患者腰部功能,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通过对患者安装起搏器的不同部位的调查,分析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及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的1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RVOT间隔部起搏组(简称RVOT组)93例和RVA起搏组(简称RVA组)9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采集两组患者心电图QRS波群时限、QT间期,于术前、术后1年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参数。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分量表(HA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用于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 RVA组及RVOT组术后QRS波群时限、QT间期较术前均延长(P<0.05),且RVA组QRS波群时限、QT间期较RVOT组延长显著(P<0.01);RVA组术前LVEDD、LVEF、LAD与术后1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RVOT组术前LVEDD、LVEF、LAD与术后1年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RVA组术前及术后1周HARS及HD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年有显著差异(P<0.05),RVOT组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VOT组较RVA组对患者心功能及心理状态影响更小,为临床更适宜选择的起搏器植入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