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17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5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mg/d,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服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变和血红蛋白改变,B超测量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变化,停药后作定期复查并随访。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49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7%。治疗结束后,患者子宫体积缩小,内膜变薄,血红蛋白上升,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正约1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或闭塞所致,这类疾病可统称为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疾病(largeartery occlusive disease,LAOD),其卒中年复发风险为3.6%~22.0%,在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年卒中风险更高。颅内动脉狭窄为50%~69%的  相似文献   
15.
动脉穿刺临床常见,尤多见于重症患者诊疗活动中的血气分析测定、有创监测或经动脉输注药物等。对于穿刺完成后的局部创面压迫止血问题,传统要求在局部施加较大压力且必须持续按压5分钟以上,这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对其功效也褒贬不定。为了有力提升临床功效,符合科学化与精确化的要求,我们在实践的临床护理操作中致力于施压力值对动脉穿刺后局部创面止血功效的时效影响研究,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某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进行评价。方法:根据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以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对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工作场所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中心工作场所中存在非甲烷总烃、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乙酸、盐酸、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2个乙酸检测点浓度超标,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该中心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慢阻肺、恶性肿瘤等为当今威胁人民生命的慢性病。调查显示,慢性病所致死亡已占30%[1]。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健康体检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血尿[2]作为一种常见的病症,可由各种泌尿系疾病引起,如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血管病变、先天畸形等,也可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过敏性紫癜、风湿病等,此外还有肾下垂、运动后的功能性血尿。因此尿检结果出现血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面部神经痛,最近报道[1],其发病率约为8/100000,50~60岁为高发年龄。该病的特点为:在三叉神经(即第5脑神经)分布区域发生单侧撕裂性或电击性阵痛,  相似文献   
20.
张某,女,23岁,初诊日期:2010年1月。右侧髂前上嵴前有一块皮损区(右侧腹股沟上段),色青紫,皮下脂肪组织萎缩,病变范围逐渐扩大1年余。
  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现右侧髂前上嵴前有一块直径约3×3(厘米)的皮损区,色青紫,皮肤无破损,皮下脂肪组织减少,并与周围肌肉分离,无任何自觉症状,未重视。3个月后,病变部位的皮肤颜色变深(青紫),皮下脂肪组织逐渐变薄,范围向四周扩大,皮肤松弛、塌陷,与周围肌肉明显分离。到当地几所医院求治,行皮肤活检等相关检查后诊断为“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性萎缩”,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等治疗(具体不详),经半年治疗无效。病情逐渐加重,于2010年1月4日来就诊。症见:右侧髂前上嵴前有一块直径约4×5(厘米)的皮损区,色青紫,皮肤无破损,皮下无脂肪组织,并与周围肌肉分离,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稍弦。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