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7篇
中国医学   1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结果:在总体人群中,血瘀证组双侧颈外动脉(ECA)收缩期流速、左颈总动脉(CCA)舒张期流速、右CCA的PI均小于非血瘀证组(P<0.05)。脑梗死血瘀证组双侧CCA、ECA、右颈内动脉(ICA)收缩期流速、右ECA的RI、双侧CCA、右ECA的PI均大于血瘀证组(P<0.05)。总体人群血瘀证与双侧ECA收缩期流速、左CCA舒张期流速、右CCA血流搏动指数、右ECA血流搏动指数呈负相关(P<0.05)。对照人群血瘀证与右CCA舒张期流速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存在部分颈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在发生脑梗死时,血瘀证出现大部分颈动脉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患者及73例非脑梗死的对照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同时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在总体人群中,不规则型斑块中血瘀证所占的百分比较非血瘀证增高(P0.05);在脑梗死患者中,血瘀证组颈动脉斑块不匀质、不规则率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人群血瘀证与颈动脉斑块形态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血瘀证与斑块数目、性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及数目存在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定性增高。  相似文献   
53.
证候的概念及其属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通过回顾中医证候概念及其在诊断治疗中作用的研究文献,提出证候是对四诊(望、闻、问、切)信息表达的疾病病理生理变化整体反应状态的概括,具有内实外虚、多维界面和动态时空的表现特征.证候有别于西医学中的疾病和疾病的亚型,而是一种在疾病背景下独立存在的病理生理整体反应状态,是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理论依据.证候不仅具有诊断学属性,更重要的是具有病理生理学属性和治疗学属性.证候靶位便是证候的治疗学属性的体现,即证候不仅是中药方剂的治疗目标,而且也是中药方剂的效应基础,是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的理论依据.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值得探索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4.
以脾胃为枢机,以气、血、痰为着眼点,临床重辨证,善温补脾气,健胃通气,化痰逐痰是清代名医陈士铎治疗痴呆的学术特色。通过分析总结名医学术特色,引出脾脑相关的理论探讨,并从理论基础、临床意义两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对774例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结合影像学、生化检查,初步筛选出VCI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NC组)142例,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辨别、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研究.结果 VCI组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出现的比率和证候积分显著高于NC组,热毒内盛证、气血不足证的比率和证候积分低于NC组(P<0.05或P<0.01).NC组单一证候所占的比例高,VCI组多个证候比例高.中医证候对于VCI的危险度显示,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回归系数分别为3.472、8.866和3.921(P<0.01).结论 痰浊蒙窍证、瘀阻脑络证、腑滞浊留证在VCI患者中出现频率高、程度严重,其可能是V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6.
高洁  刘清泉  田金洲  时晶  邱泽计  吴珺 《中医杂志》2012,53(16):1408-1411
目的观察芪归银方体外逆转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芪归银方含药血清;常规肉汤培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1643菌株),分为含药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含药血清0.2ml)、空白血清组(M-H肉汤培养基0.8ml+空白血清0.2ml)、阳性对照组(M-H肉汤培养基1ml),各组分别传代干预至第8代,用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比较抑菌环直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冻融离心,收集酶粗提液,以头孢噻吩为底物,分为含药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含药血清+2μl酶粗提液)和空白血清组(0.1mmol/L头孢噻吩95μl+3μl空白血清+2μl酶粗提液),测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结果含药血清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MIC为8μg/ml,空白血清组与阳性对照组均为16μg/ml;含药血清组抑菌环直径显著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含药血清组β-内酰胺酶水解速率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5)。结论在芪归银方含药血清作用下,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可以减慢β-内酰胺酶的水解速率,提示抑制β-内酰胺酶水解可能是芪归银方干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方法将纳入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254例)按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数标准分为抑郁组(HAMD≥8分,135例)和非抑郁组(HAMD8分,119例),采用帕金森病证候要素量表(PD-PES-13)进行证候要素辨别,比较2组中医证候要素积分和比率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计算出中医证候要素对dPD发病的危险度。结果抑郁组中阴虚证、内热证、气滞证的比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阴虚证、内热证、气滞证及髓减证积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5)。中医证候要素对dPD的危险度显示,dPD的发生与阴虚证(r=0.518,P=0.043)、内热证(r=0.712,P=0.007)和气滞证(r=0.716,P=0.014)呈正相关性,OR值分别为1.679、2.038和2.016。结论 dPD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以阴虚、内热、气滞和髓减为主,且前三者均会增加dPD发病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59.
血管性痴呆患者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证候特征,研究VaD发病机制。方法应用Bristol最新神经心理量表中文版(BMDC-NPTB-CR)和B lessed行为量表(BBS)筛选VaD患者(n=66)和无认知损害的脑梗塞患者(卒中组,n=51)。VaD诊断基于《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标准及临床痴呆量表(CDR);Hachinski缺血量表和Cornell抑郁量表(CSDD)用于鉴别诊断。定式表格调查证候,《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诊断证候。结果VaD组比卒中组的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单证阳性率增高;SDSVD证候总分以及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积分显著性增高。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热毒内盛证在VaD患者中出现频率高、表现严重,是Va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方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规范名词术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证候要素17个,其中病性类证素11个,病位类证素6个,见表2。证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4种,其中二证组合和三证组合最常见。结论: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证-症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下一步抑郁症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