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2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9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20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糖脂代谢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299例原醛症患者分为醛固酮瘤组(APA组,n=103)、单侧结节性肾上腺增生组(UNAH组,n=52)和双侧肾上腺增生组(BAH组,n=144),以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就原醛症患者血尿醛固酮水平与糖脂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原醛症患者餐后30min和60min血糖值及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原醛症患者中,APA组餐后60、120min血糖和餐后60、120、180min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BAH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AH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原醛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与24h尿醛固酮及血基础醛固酮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脂代谢异常与患者原醛症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程度较轻。在原醛症亚型中,BAH患者糖脂代谢异常较为明显,其严重程度与患者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超声在儿童骶尾部包块中的诊断思路。方法 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3例儿童骶尾部包块病例按照年龄分组,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患儿分为大龄组(≥4岁)和小龄组(<4岁):大龄组29例中良性27例,恶性2例;小龄组84例中49例良性,30例恶性,还包含5例未成熟畸胎瘤。大龄组良性病变超声表现中囊性、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2例、8例及7例;2例恶性均为实性。小龄组良性病变超声表现中囊性、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9例、25例及5例;30例恶性病变表现囊实性及实性分别为10例和20例。两组儿童骶尾部良恶性包块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表现为囊性和囊实性的儿童骶尾部包块以良性多见,大龄儿童恶性包块比较少见,而小龄儿童恶性占比有所提升。因此,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儿童骶尾部包块定位定性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观察急性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单核细胞(MC) Fcγ受体(FcγR)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HSP免疫发病机制.方法 急性期HSP患儿30例,同年龄健康对照儿童15例.流式细胞术检测MC表面活化型受体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活化型FcγRⅡa、抑制型FcγRⅡb、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和BLyS/April mRNA表达;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IL-4、IL-10和TNF-α蛋白浓度.结果 (1)急性期HSP患儿MC FcγR Ⅰ和FcγRⅢ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γRⅡa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FcγR Ⅱb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急性期HSP患儿MC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IFN-α)、趋化因子(IP-10、RANTES、iNOS)及BLyS/April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与FcγRⅡa/FcγRⅡb均呈正相关;(3)急性期HSP患儿血浆炎症细胞因子IL-4、IL-10和TNF-α浓度显著增高(P<0.05),其中TNF-α浓度与MC FcγRⅡb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73,P<0.05).结论 急性期HSP出现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和单核细胞活化型/抑制型Fcγ表达失衡. 相似文献
35.
36.
37.
麦迪霉素(Medecycln)是由日本土壤中分离生米,加链霉菌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分肠溶衣片剂和普通胃溶胶囊两种。我们临床应用的麦迪霉系口服制剂,均由日本进口原料制成肠港衣电和普通胃溶胶囊。本文对该药在人工胃液与人工肠液的稳定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在人工胃液(PH1.2-1.4)中不稳定,30分钟效假下降20.4%,2小时下降47.1%;而在人工肠液(PH7.3-7.5)里30分钟,效价几乎不变,2小时只下降3.8%(见附表),因此,本品口服制剂应以肠溶衣片(胶囊)为宜。实验部分一、仪器,药品与供试品1.仪器… 相似文献
38.
39.
根据正交实验,对芩暴红止咳口服液中的满山红及暴马子皮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满山红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8),提取时间2h,提取2次。暴马子皮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径5nm,加水量为1:6,提取时间为2,1,1h,提取3次。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