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IMAs)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过程,提高临床医生对IMAs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IMAs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女性,42岁,因咳嗽和咳痰入院,CT检查显示双肺斑片状影,因疑似双肺肺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及胸水脱落细胞检测结果均为炎性表现,后经皮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IMAs。基因检测结果为KRAS外显子2点突变。行紫杉醇加卡铂并联合应用血管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化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改变。结论:IMAs是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肺腺癌(ADCs),该类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基因表达特殊,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ADCs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癌症晚期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点,以期为首要症状群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M.D.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ASI)中文版对200例癌症晚期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13个症状进行检验,从而找出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群,整个样本的充足度使用Kaiser-Meyer-Oklin测量法来检验。结果:通过PCA分析发现3个常见症状群,其中首要症状群为:疼痛-苦恼-疲乏,另外两个症状群为: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以及睡眠不安-健忘-悲伤。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首要症状群发生率最高,对患者影响最大,关注这些常见症状群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持续性中、高热为首发症状的痛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以持续性中、高热为首要表现的痛风急性发作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不明原因发热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以"持续性发热4d"入院,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胸部CT示左肺下叶炎症,给予积极抗感染治疗10 d,患者发热症状无明显缓解,白细胞计数仍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引起发热的阳性结果。患者查体见双足痛风结节,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结合患者既往痛风病史,给予试验性抗痛风治疗;治疗2周后,患者发热症状逐渐缓解,白细胞计数和尿酸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考虑发热原因为痛风急性发作。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尤其是中、高度热型患者,如系统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应考虑痛风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晚期肿瘤患者尊严评分现状,并探讨与病情进展知晓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208例晚期肿瘤患者,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尊严量表、自设患者病情进展知晓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组患者尊严评分为(57.53±20.97)分,其中存在明显尊严丧失者(尊严评分≥50分)134例,占64.4%;晚期肿瘤患者尊严总分及各维度评分与病情进展的知晓度存在一定负相关(r=-0.409~-0.200,P<0.01),即患者对病情进展知晓越充分,其尊严水平越高.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尊严水平低,尊严丧失率高,且与病情进展知晓度存在一定负相关.提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重视对患者病情的告知,鼓励患者参与医疗的选择权、决策权,提高患者的尊严水平. 相似文献
6.
姑息护理(palliative care)是随着临终关怀运动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2002年WHO将姑息护理定义为对那些无法治愈的疾病患者提供积极的整体护理,主要通过预防、评估和有效控制疼痛及其他躯体症状,处理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最大可能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1]。我院自1990年将姑息护理理念引入到临床护理实践,2006年起我们将姑息护理的内容及程序进一步规范,在中西医结合科实施。6年来,在姑息护理领域不断地探索与进取,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严重腹痛发生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组学模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并实行TACE术的患者,分别收集其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按照8:2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按照BPI评分标准,“0~3”分无或轻度疼为阴性组,共计57例,“4~10”分中重度腹痛分为阳性组,共计71例,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采用影像组学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 影像组学模型:对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动脉期+门脉期、动脉期+延迟期、门脉期+延迟期及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联合组学模型的训练集AUC值为0.79,验证集AUC值为0.78,其效能高于其它六组组学模型。临床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ACE术史、TACE术后腹痛病史、肿瘤距肝包膜距离是否>1cm、肿瘤最大直径是否>5cm、肿瘤数目是否>2、有无血管侵犯及TACE术式是其独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参与治疗的决策冲突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晚期癌症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76例晚期癌症患者,使用患者决策冲突量表(DCS)调查患者的决策冲突现状,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元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76例有参与治疗决策意愿的患者决策冲突总分为(39.04±19.65)分,60.23%患者存在决策冲突(≥25分为存在决策冲突),影响患者参与治疗决策冲突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疾病分期、是否首次入院、患病时间(>3个月)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P<0.05)。结论: 多数患者存在决策冲突,受疾病分期、是否首次入院、患病时间及文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进一步研制临床实用的决策辅助方案,有效的引导患者理性参与治疗决策中,满足患者对疾病信息的需求,从而降低患者决策冲突水平,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决策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肿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适用于肿瘤专科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为肿瘤护理质量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的、可量化的客观依据。方法:在文献回顾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方法,运用专家会议法、德尔菲专家两轮函询确定指标的关键内容和科学测量方法。结果:初步构建了三项肿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化疗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及疼痛评估正确率。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80,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3,结果可信。结论:肿瘤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一套与肿瘤护理实践密切相关的、质量评价特异性高的、注重患者结局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利于肿瘤护理质量的管理和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对癌症患者疼痛评估情况及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214例内外科癌症患者按住院号分为两组,即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对照组使用常规体温单,根据患者主诉的疼痛情况给予止痛措施。1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首日评估24 h的疼痛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持续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观察组疼痛程度缓解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且疼痛对患者日常功能的影响得到改善。结论:新型体温-疼痛评估单可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对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有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