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 (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2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泛素化及多泛素化蛋白、LC3、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皮肤下均见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内呈现黑色素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组织体积小(P<0.05)。小鼠肿瘤组织中Mfn2表达水平降低(P<0.05),Fis1和Drp1表达水平升高(P<0.05),泛素化及多聚泛素化蛋白、LC3-Ⅱ、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P/PS1小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参与线粒体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Snail介导的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LE-12)并利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刺激获得EMT模型,应用RT-qPCR检测上皮标志物E钙粘蛋白(E-cadherin,CDH1)、间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核转录因子Snail mRNA表达变化。建立MLE-12与小鼠胚肺成纤维细胞(NIH-3T3)共培养体系,应用RT-qPCR检测NIH-3T3的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 Ⅰ α1,COL1A1)、Ⅲ型胶原(collagen Ⅲ α1,COL3A1)mRNA表达。利用Snail-shRNA转染MLE-12,应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Snail mRNA和蛋白质表达。建立慢病毒转染的MLE-12与NIH-3T3共培养体系,应用RT-qPCR检测NIH-3T3的α-SMA、COL1A1、COL3A1 mRNA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法判断结果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加入TGF-β1刺激48 h后,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的CDH1 mRNA的表达下调、α-SMA和Snail mRNA的表达上调(P<0.05);共培养体系中,RT-qPCR结果显示,与TGF-β1和MLE-12组相比,加入TGF-β1刺激的MLE-12引起下室NIH-3T3的α-SMA、COL1A1、COL3A1 mRNA表达上调,且上调程度高于TGF-β1和MLE-12的单独作用(P<0.05);慢病毒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病毒组相比,Snail慢病毒干扰组Snail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分别用阴性对照病毒和Snail慢病毒转染MLE-12后与NIH-3T3建立共培养体系,RT-qPCR结果显示,与TGF-β1+阴性对照病毒组相比,TGF-β1+Snail慢病毒转染组下室NIH-3T3的α-SMA、COL1A1、COL3A1 mRNA表达上调程度降低(P<0.05)。结论 Snail介导的小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发生EMT可引起肌成纤维细胞活化,敲减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Snail基因可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为肌成纤维细胞。提示Snail介导的肺上皮间质转化在肌成纤维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TRIB3为假激酶,在真核细胞中能与多种蛋白结合,介导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它们的相互调控关系及分子机制尚未阐明。该文将对TRIB3参与的疾病及调控通路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共同分子机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4.
田琳  祝玉环  张慧 《黑龙江医学》2002,26(6):448-448
目的 研究参脉注射液在慢性肾衰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并发低血压时的应用。方法 对 10例慢性肾衰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患者应用参脉注射液共 2~ 3个疗程。结果  10例患者血压平均值显著提高 ,血透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由 5 7 1%降至 2 3 3%。结论 参脉注射液是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5.
本实验动态观察了丹参对肺泡巨噬细胞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在实验性大鼠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染尘后7、15天丹参组肺泡巨噬细胞MDA的含量和共轭二烯的含量均低于石英尘组,以后二者逐渐接近,和正常对照组无差异。而GSH-Px的活性在染尘后30、60天丹参组高于石英尘组,说明丹参具有保护该酶的作用。作者认为丹参阻抑肺纤维化和其抑制肺泡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氨基甲酸乙酯与利多卡因在实验兔麻醉中的联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氨基甲酸乙酯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以降低实验兔的麻醉意外。方法 先用25%氨基甲酸乙酯1g/kg剂量静脉全麻,术野用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予以辅助。结果 在机能实验中对146例实验兔采用联合麻醉药的方法,死亡率低。结论 25%氨基甲酸乙酯全麻与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兔的方法。可减少静脉麻药过量致死的因素。麻醉操作成功率高,适用于动物的多种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严格执行我国尘肺诊断标准,健全尘肺职报制度。材料与方法:一例退休煤矿工术前X线胸片与CT被诊断为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PMF型煤工尘肺。结果:X线胸片与CT片上均可见右上肺叶内约4cm~3大小之块影,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该团块大小为6×6×5cm,其成份为胶原纤维,煤矽结节,尘斑以及大量尘细胞与游离尘混杂而成,结合职业史,定为PMF型3期煤工尘肺。结论:PMF型尘肺在X线胸片和/或CT上的表现特征是在肿物阴影的背景上可看到来自胶原纤维增生的高密度线条状和/或点状影,只要仔细判别,就不难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08.
例1,男,第一胎第一产,1981年10月出生。生后第一天见全身如贴一层棕黄色牛皮纸样,表面光滑,微亮、僵硬、干燥,触之似塑料薄膜,发育营养差,体温不升。两眼睑重度外翻,鼻梁稍塌陷,鼻孔向前,面具脸,无表情,耳廓变形后贴,口唇外翻。吮奶无力,能吞咽。双侧宰丸未下降。四肢因包膜包裹呈半屈状,伸展时皮肤拉紧,屈曲时有皱格。数小时后见肘、腋、腹股沟等处皮肤出现激裂,暴露出淡红色的表皮深层,且有少许血性渗液。2天后自动出院。随访:出生第10天死亡。例2,系例1之妹,1982年9月出生;例3,系例1之弟,8个月早产,1983年9月1…  相似文献   
109.
丹参对染石英尘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影响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110.
慢性铅接触者肾损害早期监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估算引起肾功能损害的血铅的基准剂量(BMD)和基准剂量可信区间下限(LBMD),探索铅接触引起肾损害的生物接触限值。[方法]选择某蓄电池厂的工人135名为铅接触组,以机械工人和学生为对照。观察了血铅含量与尿总蛋白(TP)、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关系。用BMDS Version1.3.1软件的logistic模型进行基准剂量估算。[结果]引起肾损害的血铅BMD和LBMD分别为299.4~588.7μg/L和253.4~402.3μg/L,引起肾损害血铅LBMD大小依次为TP、β2-MG和NAG。[结论]尿NAG是监测肾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指标,进行铅接触人群肾功能评价时血铅水平达到250~400/μg/L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