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1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对氧磷脂酶 (PON)基因家族 ,至少包括PON1 、PON2 、PON33种基因。研究发现 ,PON1 基因在 3个位点出现多态性 ,分别是Q R、M L、C T等位基因 ;PON2 基因在两个位点出现多态性 ,为A G和C S等位基因。其中PON1 的R等位基因和L等位基因均是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PON1 的T等位基因与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相关性 ,PON2 的C等位基因则对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糖尿病患者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应用磷钨酸氯化镁分步沉淀法与超速离心法分离并测定了15例正常人的LDL-C、过氧化LDL(OX-LDL)、HDL-C水平,对两种方法的测得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之间的测定值相近,相关性良好。然后用磷钨酸氯化镁分步沉淀法测定了71例糖尿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LDL-C、OX-LDL、HDL-C水平,发现糖尿病患者OX-LDL高于正常人,而伴有血管病变者OX-LDL升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3.
11β-羟化酶缺乏症是引起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由编码该酶的CYP11β1基因突变引起。经典型11β-羟化酶缺乏症中CYP11β1基因的突变引起酶活性的减低或缺失,但11β-羟化酶缺乏症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价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与甘精胰岛素对采用口服降糖药(OADs)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Medline、PubMed、Embase、The National Register、Cochrane、Current Controlled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查找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质量评价。结果最终纳入7篇RCTs,共2653例患者,其中,GLP-1类似物(包括艾塞那肽、利拉鲁肽)组1347例,甘精胰岛素组1306例。两组均可降低FPG、HbA1c水平,GLP-1类似物组降低HbA1c水平较甘精胰岛素组高,甘精胰岛素组降低FPG水平较GLP-1类似物组高(P<0.01)。GLP-1类似物组可降低体重,甘精胰岛素组可增加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LP-1类似物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较甘精胰岛素组降低43%。GLP-1类似物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甘精胰岛素组常见,多为恶心、呕吐,症状短暂、轻微。结论采用OADs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GLP-1类似物和甘精胰岛素均可降低其FPG、HbA1c水平,但GLP-1类似物可降低体重,低血糖发生风险低,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常见,症状短暂、轻微,是T2DM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KCNJ2基因下游rs312691与rs623011 这2位点是否为中国大陆甲状腺毒症周期性瘫痪(thyrotoxic periodic paralysis,TPP)患者可疑致病位点。方法:对TPP组112人,不伴低钾周瘫的Graves’甲亢(GD组)127人,正常对照组(NC组)94人提取全基因组DNA以及PCR扩增,于目标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结果:rs312691等位基因C在TPP组的基因频率为0.674,显著高于GD组0.40和NC组0.463,CC基因型的甲亢男性和正常男性相较CT和TT基因型发生TPP的风险分别为5.390倍和2.481倍;rs623011等位基因A在TPP组的基因频率也为0.674,显著高于GD组0.386和NC组0.431,AA基因型的甲亢男性和正常男性相较AG基因型和GG基因型发生TPP的风险分别为5.292倍和3.236倍。结论:rs312691与rs623011均与中国大陆TPP显著相关,可能为TPP致病位点。  相似文献   
76.
测定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空腹游离脂肪酸 (FFA )、血浆皮质醇 (F)的水平。结果显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FFA、F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较对照显著升高 (均P <0 .0 1) ,F与FFA正相关、FFA与HOMA IR正相关、F与HOMA IR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素水平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下降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环节之一。本文就糖尿病患者不同胰岛素水平与HDL-  相似文献   
78.
中国地鼠自发性糖尿病心、肾慢性血管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对人类糖尿病发生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器官组织病理学的前瞻性观察较困难,往往是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观察。类似于人类1型糖尿病的动物模型主要为链脲菌素所致的大鼠和小鼠糖尿病模型和BB鼠、NOD鼠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类似人类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主要为ZDF(fa/fa)(Zuckerdiabeticfatty)鼠和自发性糖尿病中国地鼠(ChineseHamster)模型。对这些动物的胰岛功能已做了许多研究〔1~4〕。目前对中国地鼠自发性糖尿病的慢性血管病变病理学特征及组织蛋白糖基化、脂质过氧化研究尚未…  相似文献   
79.
<正>有人用"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是狼,血脂异常是狈"来形容两者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互为帮凶"的危害。2型糖尿病不是一种单纯血糖升高的疾病,它通常会伴随高血压以及血脂代谢紊乱。但是许多患者和部分医务人员对血糖的控制非常重视,而对于血脂异常了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格列喹酮(Glq)刺激HIT-T15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了解Glq对β细胞的刺激模式。方法HIT-T15细胞孵育于5、10、15mmol/L葡萄糖浓度的培养基中,8小时后加入Glq、格列本脲(Glb)、格列齐特(GIc),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培养液,测定药物刺激前后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在三种糖浓度下,Glq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均在加药后10分钟,在30分钟时又有一稍低的第二峰,随后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分泌速率为基础值的1.1~1.2倍;Glb呈单相分泌峰,峰值出现在45分钟,随后分泌速率逐渐下降,至180分钟后仍有基础值的1.5倍;在10 mmol/L糖浓度组,Glq刺激的胰岛素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更小。Glc的分泌曲线类似Glq。结论Glq与Glb对β细胞的刺激作用模式不同,前者较后者胰岛素分泌达峰时问更快、作用时间更短,AUC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