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1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1型糖尿病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 1型糖尿病年轻患者夜间猝死的事件 ,称为“睡眠死亡综合征 (deathinbedsyndrome) 〔1〕” ,其病因未明。本文就目前所见的这种综合征的资料作一综述。一、睡眠死亡综合征的背景1991年Tattersall和Gill报道 2 2例年轻的 1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猝死的事件 ,其共同特征是 :晚上发生无法预测的猝死 ,患者于次日发现安静地死在床上〔2〕。患者的年龄多在40岁以下 ,糖尿病病程从数月到 2 5年不等 ,大部份患者平素看起来健康 ,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且夜间常有低血糖发生的经历 ,尸检报告没有发现解剖学方面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2.
目的:研究β纤维蛋白原启动区-455G/A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229名患者,分为ACS组8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及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组97例、对照组63例。提取基因组DNA,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加HindlⅢ内切酶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片段;采用自动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结果:ACS患者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CS患者A等位基因频率高,多表现为AA、AG基因型,A基因携带者(GA+AA)均较GG基因型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BβFg-455G/A基因多态性可能对ACS的发生及病理生理变化有影响。并可影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其中A等位基因可能与冠心病的不稳定性有关,说明ACS患者急性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遗传因素参与,而且A等位基因可能是ACS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3.
1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类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是人体血浆中一类重要的脂蛋白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cholesterol transport,RCT),将外周组织和动脉血管壁中过剩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清除,在对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4.
2型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涉及“节俭基因”的后选基因,包括β2-和B3肾上腺素能受体,脂蛋白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糖原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基因等。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方面的遗传基因异常主要涉及葡萄糖转运子-2,ATP敏感的K+通道异常,前胰岛素和胰岛素基因异常的基因突变,以及胰岛淀粉样蛋白在胰岛β细胞内沉积等。  相似文献   
155.
我们对成都地区汉族人群糖尿病家系进行调查 ,以了解糖尿病家系的发病特点和遗传方式 ,评估家系成员的糖耐量状况 ,并初步探讨干预措施对控制糖尿病发生的意义。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糖尿病家系 6 5个 ,家系成员 5 2 7人。先证者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门诊、住院病人。其中 2型糖尿病家系 5 9个 ,1型糖尿病家系 2个及两型糖尿病并存家系 4个。 (2 )同期纳入无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的非亲缘关系体检个体 181例作为对照。2 .方法 :以先证者为核心 ,回顾性询问家系中 3~ 4代成员糖尿病 (DM )、糖耐量低减 (IGT)的患病情况、治疗…  相似文献   
156.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来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随餐同服二甲双胍0.5 g/次,2次/d,后依据病情以0.5 g/2周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5 g/d,同时早餐前口服吡格列酮,起始剂量15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d;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随餐口服维格列汀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SP)、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HbA1c、GSP、FBG、2hPBG、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MI、HbA1c、GSP、FBG、2hPBG、TG、TC及LDL-C均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LP-1和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8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同时也可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7.
糖尿病性肌梗塞六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6例糖尿病性肌梗塞(diabeticmuscleinfarction,DMI)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方法对6例D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其中2型糖尿病5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平均年龄53.5岁;糖尿病病程平均为8.4年,HbA1c平均为9.5%。(2)病初均有肌肉疼痛,4例在起病1~2周后局部形成肿块;受累肌肉有股四头肌、腓肠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胸大肌。(3)MRI检查示受累肌肉T2加权像信号增高。(4)肌肉活检可见灶性肌纤维坏死,肌纤维横纹消失,小血管壁增厚,个别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5)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均予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卧床休息,镇痛等对症治疗,5例辅以抗凝治疗,症状和体征缓解平均时间为22.8天;随访2个月到9年,1例出院后3个月猝死,其余5例未见复发。结论DMI是糖尿病一个少见且未被充分认识的并发症,发生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MRI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治疗上以严格控制血糖,卧床休息,镇痛等为主,可辅以抗凝治疗;其短期预后良好,但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8.
2型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遗传学方面研究主要涉及“节俭基因”的后选基因,包括β2-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脂蛋白脂肪酶、激素敏感脂肪酶、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糖原合成酶、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基因等。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方面的遗传基因异常主要涉及葡萄糖转运子-2、ATP敏感的K+通道异常、前胰岛素和胰岛素基因异常的基因突变,以及胰岛淀粉样蛋白在胰岛β细胞内沉积等。  相似文献   
15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与糖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早就受到密切的关注。研究发现,有2%~57%的甲亢患者可出现糖耐量减退,部分出现高血糖症和高胰岛素血症,甚至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引起继发性糖尿病[1]。1992年,近藤弓子报道66%的甲亢患者糖耐量降低。但甲亢患者糖尿病患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不十分清楚。1997年,Didier Mau-gendre等观察了600例新诊断的Graves病(GD)高加索人中临床型糖尿病的发生率为1·7%[2]。1998年,国内林宏献报道586例甲亢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7例,占2·9%[3]。目前对甲亢合并糖代谢紊乱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  相似文献   
160.
低密度脂蛋白异质性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非常常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组成成分的变化在其发病中起很重要作用.血中增加的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糖基化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以通过损伤内皮细胞、改变血小板及巨噬细胞功能,促发及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对疾病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