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能谱单能量(60 keV)结合低剂量对比剂方案在门静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行腹部CT增强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均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370(370 mg I/mL).A组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60 keV),对比剂用量为0.9 mL/kg;B组行常规CT增强扫描(120 kVp),对比剂用量1.3 mL/kg.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A、B两组的门静脉CT值、噪声、肝内、外门静脉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质量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有效辐射量(ED)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A组的门静脉主干、左支及右支的噪声均低于B组(P均<0.05);A组的肝内门静脉CNR高于B组(P=0.03<0.05);A、B组肝外门静脉CNR无统计学差异(P=0.90>0.05).A组的主观评分(4.49±0.64)稍高于B组(4.35±0.6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A、B组的CTDIvol及ED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P=0.58),A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23.06±3.18)g]较B组[(30.49±4.99) g]约较少25% (P<0.001).结论:在辐射量相当的条件下,单能量GSI结合低剂量对比剂在门静脉成像中优于常规CT增强扫描,且对比剂碘摄入量减少约25%.  相似文献   
92.
杜维纳  巨容  高淑强  王译  田欣 《西部医学》2018,30(3):418-421+4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76例确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历资料,按胎龄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足月儿组以发热(=6.94,P=0.045)、抽搐(=8.51,P=0.026)、肌张力异常(=9.63,P=0.021)为突出表现,而早产儿组则呼吸暂停表现突出(=10.57,P=0.014);两组患儿的脑脊液培养均以大肠埃希菌和无乳链球菌为主;足月儿组治愈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5±4)d,早产儿组为(31±9)d;头颅核磁检查发现289%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损伤,两组患儿对比,早产患儿发生脑出血(=8.72,P=0.013)、脑白质异常信号改变(=10.24,P=0.01)和听觉诱发电位异常(=9.42,P=0.02)的机率更大。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或临床无法解释的发热和呼吸暂停患儿要高度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的可能,除大肠埃希菌外,无乳链球菌感染需高度警惕;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所需时间长,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早产患儿发生脑功能障碍及听力损伤的机率较足月患儿更大。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腹壁种植癌胸骨旁淋巴结转移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03年3月-2011年5月间收治的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腹部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种植性转移癌患者。超声检查对每例患者两侧胸骨旁淋巴结进行检测。对所发现增大胸骨旁淋巴结实施穿刺病理活检并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期平均15个月。结果:17例患者有8例经穿刺病理活检证实存在胸骨旁淋巴转移(占47.1%);无转移者9例。随访期内存在胸骨旁淋巴结转移患者5例局部复发、死亡6例(占75%),无转移者局部复发4例、死亡2例(占22.2%)。结论:胸骨旁淋巴转移患者较无转移者存在较早发生转移和局部复发的风险;关注腹壁种植转移患者的胸骨旁淋巴结存在状态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4.
田欣 《包头医学》2011,35(2):115-116
目的:幼儿园与家庭配合一致实行家园同步教育使自闭症幼儿健康成长。方法:幼儿园和家庭中应有一套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借助认知教学、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贯通训练等教育来减轻其残障的程度。结果:幼儿园运用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不同的培训指导,提高家长配合训练的认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闭症幼儿的康复训练的效果。结论:幼儿园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应和家长携起手使自闭症幼儿最大程度的回归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95.
田欣 《临床误诊误治》2010,(Z2):147-148
临床实习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和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从学生向医生转换、从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阶  相似文献   
96.
1 生殖之精不等于先天之精《中医基础理论》规划教材称生殖之精就是先天之精 ,这种认识欠妥。生殖之精 ,顾名思义 ,与生殖有关 ,是指由肾精产生的具有促进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又称“天癸”。先天之精 ,与后天之精相对而言 ,泛指机体降生之前从父母秉承的生殖之精和胎儿孕育过程中由母体获得的精气。临床上 ,生殖之精异常引起的如白化病、色盲等纯遗传性疾病 ,目前尚不能通过药物治愈。但先天之精不足 ,尤其是因胎儿孕育过程中从母体获得的精气不足引起的疾病 ,如五迟、五软等证 ,则可通过后天滋养及药物治疗而康复…  相似文献   
97.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血管畸形、脑出血以及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63例血管畸形、脑出血以及脑肿瘤患者,行T1WI、T2WI及SWI扫描.22例脑肿瘤中1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动静脉畸形和烟雾病者同时行MRA检查.结果 20例血管畸形,SWI均能清楚显示病变边界及形态异常血管;21例慢性脑出血,SWI表现为低信号或混杂少量高信号,显示出血范围广于T1加权图、T2加权图;22例脑肿瘤中18例脑肿瘤(81.8%)SWI表现为低信号,4例(18.2%)为等信号,瘤周水肿SWI显示为高信号,17例(77.3%)SWI对病灶边界显示清楚,5例(22.7%)显示不清,16例(72.7%)SWI可显示瘤内静脉及血液降解产物.结论 SWI对血管畸形及微小脑出血灶均可清楚显示,并且有助于描述脑肿瘤特征,是常规序列的有用补充.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价脊神经根病变中的作用。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导致脊神经根病变的患者和6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磁共振矢状位T1WI、T2WI,轴位T2WI和DTI检查。结果60例患者中,右侧神经根病变者26例,左侧神经根病变者21例,两侧神经根病变者13例。轴位T2 WI示椎间盘突出/膨出导致椎间孔变窄,相应脊神经根病变。 DTI纤维示踪图像显示病变神经根纤维束特征与正常者有显著差异( P <0 f.05),病变者纤维束面积减小,神经根形态聚拢或中断,不显示周围分支。结论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能够对神经根进行功能成像,定量评价神经根病变,对常规磁共振序列是很好的补充,有望利用DTI所示神经根纤维束面积及形态对神经根病变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2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采用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2组的抑郁状态,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SS)评定2组的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8周2组患者HAMD、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心舒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择我科2008-2012年采用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20例。戈舍瑞林3.6 mg皮下注射,4周1次;依西美坦25 mg,1次/d口服。研究终点为:临床缓解(CB)、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OS)和毒性反应。结果 1例患者达到CR,5例患者达到PR,9例患者达到SD,其中6例SD≥6个月,5例患者达到PD。中位PFS为12.3个月(362个月),中位OS为40个月(362个月),中位OS为40个月(372个月)。ORR为30%,CB为60%。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及作为一线解救治疗的PFS高于作为二线解救治疗(P=0.012)。无内脏转移患者的PFS高于内脏转移的患者(P=0.025),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戈舍瑞林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以作为绝经前及围绝经期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