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改进的 Al-Mefty 颧颞入路进行了3例海绵窦内肿瘤及1例颈2~3颈内动脉瘤切除。该手术方法的要点是截断颧弓,切断喙突使颞肌向上翻起并形成低位颞部骨窗。由于暴露良好,术时只需轻轻抬起颞叶即可获得良好的暴露。3例肿瘤中,1例行肿瘤完整摘除,2例行分块全切除;术后1例外展神经麻痹消失,1例眼外肌麻痹好转,1例无变化。动脉瘤患者行瘤颈夹闭及动脉瘤体切除,术后曾有短暂的病变对侧肢体乏力,数日恢复,眼外肌麻痹同术前。4例病人均于术后短期内恢复原来工作或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2.
李鸿鹏  田新华 《吉林医学》2005,26(12):1349-1349
做为科技含量极高的电子饥械产品,CT机的质量保证受其整机工作因素影响,而做好CT机质量控制工作应从设备的维护、保养和CT的扫描工作入手,CT机的质量控制设备运行的因素主要是扫描工作。  相似文献   
53.
田新华 《医疗设备信息》2006,21(11):107-107
本文根据瓦里安CL2300C/D型直线加速器低剂量率的故障现象结合随机所带的电原理图,详细地阐述了具体的检修过程和维修体会。  相似文献   
54.
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肿瘤病人中大约有 5 0 %以上会发生脑转移。我院从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6月 ,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治疗颅内转移瘤病人 2 0 7例。治疗方法及其随访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性 10 9例 ,女性 98例。年龄 30~ 78岁。单发转移 91例 (44 % ) ,多发转移 116例 (5  相似文献   
55.
作者结合对55例精神分裂症亚木僵状态患者的护理,总结了护理方面的体会,认为对这类患者应严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生活饮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6.
患者 男性,2l岁。受伤当日骑摩托车撞上前方停靠修理的载钢筋车,被钢筋从下颌正中刺入,穿透口腔、上腭、上颌窦、眶尖筛窦,突破颅底进入颅内约6cm。检查见钢筋自下颌穿人,体外留有大约20cm长,神志清、右眼肿胀瘀血、球结膜充血水肿、右瞳孔散大、直接间接对光反应均消失、左眼光反应正常、生命征尚稳定。CT示条状金属异物自下颌穿人口腔鼻窦、眶尖突破颅底进入前颅窝约6cm,临近海绵窦、颈内动脉、下丘脑。  相似文献   
57.
垂体瘤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瘤是神经外科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1/10万。占颅内肿瘤发病总数的10%~15%,多见于30~50岁的成人,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除PRL微腺瘤国内外主张以药物治疗外^[2],多以外科手术作为首选疗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作为常用术式中的一类,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就该入路的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ECG电流调控模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图像质量和病人的辐射剂量。方法对62例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成像,B组采用ECG电流调控模式成像,对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客观评价包括信号噪声比及对比度噪声比,同时对患者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A组及B组的图像信号噪声比分为(14.41±1.05)和(15.07±3.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P=0.29)。两组图像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12.03±0.98)和(12.64±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P=0.28)。A组及B组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0.77±0.96)mSv和(8.59±2.50)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P〈0.001)。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比较,ECG电流调控模式在没有降低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射线剂量降低约20.2%,病变检出的准确率达95.7%。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造影剂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降低造影剂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3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75 ml造影剂剂量,低剂量组采用50 ml造影剂剂量.对两组图像强化值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剂量、低剂量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强化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应用常规造影剂剂量比较,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低剂量造影中造影剂剂量降低约33.3%.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及颅底重建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的鞍底和前颅底手术修补26例患者的临床特性、手术治疗特点及随访资料.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31.5岁,包括筛窦型6例,蝶窦型14例,混合型6例,无额窦型.结果 本组脑脊液鼻漏包括外伤性17例,鞍区术后6例,鼻内镜术后2例,垂体瘤伽马刀术后1例.全部经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修补治愈,其中1次手术修补成功22例,占84%,2次手术者4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未出现复发脑脊液鼻漏和新的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神经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定位漏口,牢靠颅底重建和修补材料的固定及术后持续腰池引流的选择应用.经鼻神经内镜下修补脑脊液鼻漏是一个可靠、有效、微创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repairing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rhinorrhea and reconstructing the defects of skull base under endoscop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6 patients undergoing endoscopic repair of CSF rhinorrhe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re were 19males and 7 female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31. 5 years old. Rhinorrhea was classified into 4 types: ethmoidalsinus type (n=6), sphenoid sinus type (n=14) and mixed type (n=6) and frontal sinus type (n=0).Results The causes of rhinorrhea were as follows: traumatic leakage (n=17) , post-operative breakage of saddle area (n=6) , damage after endonasal surgery (n=2) rhinorrhea after γ-knife for pituitary (n=1).All cases were successfully repaired via an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 Among them, 22 patients were repaired only once while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SF rhinorrhea were repaired again.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from 6 months to 4 years.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s were achieved in all. Conclusion Accurate localization of CSF leakage, reliable reconstruction of skull base, secure fixation of adhesive materials and continuous lumbar CSF drainage are keys surgical techniques. Endoscopic repair of front skull base and saddle bottom of CSF rhinorrhea is a reliable, effective and mini-invasive surgical approach worth further popular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