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从红细胞膜蛋白磷酸化改变的角度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溶血的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G6PD缺乏症的红细胞膜蛋白磷酸化的改变以及二硫苏糖醇(DTT)对蛋白磷酸化的影响;以对硝基苯磷酸(PNPP)为底物,测磷酸酪氨酸磷酸酶(PTPs)活性以探讨磷酸化改变的可能成因。结果:G6PD缺乏的红细胞膜带3(Band 3)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多,而PTPs活性检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DTT处理的G6PD缺乏红细胞,其膜Band 3蛋白酪氨酸的磷酸化与未处理者无明显差异,PTPs活性检测结果与未处理者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氧化致使G6PD缺乏红细胞的PTPs活性减弱,膜Band 3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增强,成为红细胞溶血的一个重要原因。但PTPs巯基的改变并不是影响PTPs活性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3.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时红细胞膜的非酶糖基化改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国南方地区及云南省属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 (G6PD)缺乏症高发区。红细胞G6PD缺乏时 ,磷酸戊糖分解途径减弱 ,生成还原性辅酶Ⅱ (NADPH)量不足 ,使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 ,膜脂质、蛋白、膜酶易受氧化性攻击 ,使其结构发生改变、功能出现异常 ,红细胞易破裂溶血。我们已对G6PD缺乏时膜结构[1 3] 及膜功能[4 ,5] 改变作了研究 ,现对G6PD缺乏时受氧化攻击的红细胞膜非酶糖基化 (糖化 )改变及其可能成因作初步探讨 ,以进一步揭示G6PD缺乏时发生溶血的机制。病例和方法1 病例 选取经NBT纸片法筛查为G6PD缺陷可疑…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云南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型特点,探讨检测G6PD缺乏症基因突变型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硝基四氮蓝(NBT)纸片法进行G6PD缺乏症定性筛查,等位基因特异抗突变系统(ARMS),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DNA测序分析46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患者的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46例样本经PCR—ARMS法发现nt-1388G→A18例(39.13%),nt-1376G→T2例(4.30%);经PCR—SSCP法发现有22例样本有电泳迁移率异常,其DNA测序结果与PCR—ARMS法的结果吻合,并发现2例nt-1311c→T;经PCR—DGGE法分析G6PDexon12发现有30例样本发现异常泳动条带,DNA测序证实26例(56.52%)为nt-1388G→A,4例(8.7%)nt—1376G→T.而PCR—DGGE法分析G6PDexon2未发现有异常泳动条带的样本.结论(1)nt—1388G→A、nt—1376G→T是云南省主要的基因突变型也是中国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突变型,揭示中华民族有着共同的起源;(2)在检测突变的PCR—ARMS法、PCR—SSCP法和PCR—DGGE法三种方法中,以PCR—DGGE法结合DNA测序,阳性检出率高,简便、快捷、灵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5.
26.
27.
云南傣族和瑶族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云南傣族和瑶族两种少数民族G6PD缺乏的基因突变型,了解云南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子遗传特征。方法 应用突变难扩增系统、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DNA自动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云南21例傣族、15例瑶族G6PD缺乏病例。Exon12及部分Intron11的C6PD基因突变。结果 傣族中发现G1376T突变3例、G1388A突变13例,瑶族中发现G1376T突变8例、G1388A突变3例。其中在云南傣族13例G1388A突变中有5例复合IVS-11 C93T突变,瑶族8例G1376T突变中2例复合IVS-11 C93T突变。首次报道上述两种复合型突变在云南傣族和瑶族中的存在。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中G6PD缺乏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G1388A复合IVS~11 C93T突变、G1376T复合WS—11C93T突变在云南一些民族中有较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29.
自1959年Beutler E首次报道G-6PDH变异体以来,G-6PDH变异体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开始人们从酶学方法及生化特性对G-6PDH变异体进行研究,全球发现并报道400多种变异体。近来人们发现以往确定的多种G-6PDH变异体,实际上是同一种脱氧核苷酸改变的变异体.因此从基因水平对G-6PDH变异体研究、命名较为科学。本文将介绍G-6PDH的基因研究近况、常用的基因诊断方法、中国人群中常见的G-6PDH变异体的脱氧核苷酸改变类型等内容。 相似文献
30.
G6PD缺陷可致蚕豆黄药物溶血等病,G6PD缺陷不是先天基因缺失,而是基因变异导致出现G6PD变种,其电脉行为,酶学特性,生物学特性与正常人完全不同。本文用醋纤电脉特染法检出变异G6PD,同时用NADPH紫外分光法测定酶活性。结果表明,蚕豆黄药物溶血等病人除酶活性明显降低外,电脉行为也表现异常,与正常人群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追访患者父母,表现一定的遗传发生率。因此,本法可作为G6PD缺陷溶血病的初筛实验,对遗传病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