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三七胃痛丸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9月—2002年12月,我们用自制的三七胃痛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50例,并与用胃苏冲剂和西药各治疗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纳入病例 (1)有典型的慢性周期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病史。(2)治疗前3日内经胃镜确诊为溃疡,溃疡直径在2.5cm以下,且无复合或多发性溃疡。(3)治疗前3日内停用一切其他抗酸、抗菌、胃粘膜保护剂和镇痛等药物。排除:(1)合并有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以及胃癌患者。(2)有其他内科系统的严重疾病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糖尿病、尿毒症、精神病患者以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普乐康口服液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碳粒廓清法和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测定普乐康口服液对小鼠的单核吞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普乐康口服液可激活小鼠巨噬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程度。结论:普乐康口服液具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能力。  相似文献   
53.
田中伟  王栓伟 《光明中医》2010,25(7):1222-1223
目的观察肾病康复饮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难治性肾病综合征22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肾病康复饮,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3个月,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22例中,完全缓解12例,占54.5%,部分缓解4例,占18.2%,有效2例,占9.1%,总有效率81.8%。结论肾病康复饮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正常培养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皮肤鳞癌SCL?1和A43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6PD蛋白的表达。当A431细胞生长至85%~90%融合时,将siRNA对照(siRNA对照组)和G6PD siRNA(G6PD siRNA组)分别转染A431细胞,未转染的A431细胞则为未转染组。Western印迹法检测3组不同处理的A431细胞中G6PD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CDK4的表达,CCK?8法检测3组A431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3组A431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正常培养的2株皮肤鳞癌SCL?1和A431细胞中G6PD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08±0.023和0.643±0.046)均显著高于HaCaT细胞(0.100±0.019),且A431细胞显著高于SCL?1细胞(均P<0.05)。A431细胞G6PD siRNA组G6PD、细胞周期蛋白D1和CDK4蛋白的表达(0.134±0.027、0.154±0.017、0.166±0.017)显著低于未转染组(0.425±0.029、0.344±0.024、0.330±0.020)和siRNA对照组(0.444±0.033、0.350±0.027、0.348±0.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6PD siRNA组在24~96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均明显低于siRNA对照组和未转染组(P<0.001),而siRNA对照组与未转染组间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6PD siRNA组G0/G1期A431细胞比例显著高于siRNA对照组及未转染组(P<0.001),而G6PD siRNA组S期A431细胞比例又显著低于siRNA对照组及未转染组(P<0.001)。结论G6PD可能在调控皮肤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患者女,50岁.眼睑缘及躯干皮肤散在红色、黄色丘疹3年余,加重半年.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鼻翼两侧出现红斑、丘疹,渐增大.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治情况不详.类似皮疹渐增多增大,以眼周及乳晕为著.近4周声音嘶哑,电子喉镜证实会厌尖及杓间隙有肿物.  相似文献   
56.
虽然脉冲染色激光是鲜红斑痣的治疗选择,现证实有效且副作用发生率低。但在大多数患者不能获得完全的清除率,皮损对激光治疗耐受。最近几年,人们日益增加了对激光和鲜红斑痣之间相互作用的了解,从而改进了原先激光治疗的方案,甚至对第一代激光治疗耐受的皮损也产生治疗反应。其他的激光和非相干光源也显示了潜在治疗作用。在这篇综述中,作者讨论这些方面的最新进展。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最新进展@Lanigan S.W. @Taibjee S.M. $Lasercare Clinics, Birmingham SkinCe ntre, City Hospital, Dudley Road, Birmingham B18 7QH, Unite…  相似文献   
57.
背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致癌机制中,p53蛋白密码子72处精氨酸的存在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危险因素。目的:研究疣状表皮发育不全的皮肤活组织检查中p53密码子72的多态性,并与健康个体相比较。方法:D N A样品来自22例疣状表皮发育不全的巴西患者的正常皮肤及肿瘤活检组织,血样来自27名健康巴西人,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研究p53密码子72的多态性。结果:所有恶性E V患者p53基因密码子72处的精氨酸是纯合型的,与之相比较,良性型则无此现象(P<0.0001)。结论:在巴西E V患者中,p53精氨酸多态性可能与该病的恶变有关。精氨酸多态性与皮肤癌…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慢性手部湿疹患者口服补骨脂素联合家用便携式tanning unit进行PU VA治疗是否优于医院监管下的PUVA治疗。设计方案:开放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10周的治疗和8周的随访。地点:荷兰2所大学的医院皮肤科。患者:158例中重度慢性手部湿疹患者(病史超过1年)。干扰措施:口服甲氧补骨脂素胶囊和应用简易便携式tanning unit进行PU VA治疗,或者进行医院监管下的三甲沙林PU V A治疗。主要结果方法:治疗10周后,通过手部湿疹分数(对脱屑、起疱、红斑、渗出、皲裂、搔痒和疼痛进行评估,每项评分4点)对原始结果进行临床评估。治疗完成后,8周随…  相似文献   
59.
就日光照射对银屑病的影响,作者前瞻性地连续询问了146例应用窄普U V B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其中88例(60%)反映日光照射可以改善病情,6例(4%)反映病情加重,52例(36%)认为没有显著变化。总的来说,用U V B光疗后101例(69%)患者痊愈或达到最小残余活性,24例(16.5%)患者中度改善,21例(14.5%)患者为其他结果(主要是没有注意)。58例日光照射后病情没有改善的患者中有42例(72%)在U V B治疗后痊愈或达到微小残留病变,而88例日光照射后病情缓解的患者中有59例(69%)在U V B治疗后痊愈或达到微小残留病变(95%C I-10%~20%,P=0.49)。结果显示,银屑病…  相似文献   
6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并分析近几年国内外有关 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状况。结果 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 ,VEGF是促进血管增殖的主要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其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论 弄清 VEGF的来源及作用 ,有助于了解银屑病微血管形成增多的基本机制 ,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