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19篇 |
免费 | 1088篇 |
国内免费 | 97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5篇 |
儿科学 | 199篇 |
妇产科学 | 95篇 |
基础医学 | 951篇 |
口腔科学 | 306篇 |
临床医学 | 2617篇 |
内科学 | 2051篇 |
皮肤病学 | 230篇 |
神经病学 | 672篇 |
特种医学 | 112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3篇 |
外科学 | 2422篇 |
综合类 | 6953篇 |
预防医学 | 3465篇 |
眼科学 | 447篇 |
药学 | 2747篇 |
30篇 | |
中国医学 | 3210篇 |
肿瘤学 | 7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327篇 |
2022年 | 379篇 |
2021年 | 444篇 |
2020年 | 382篇 |
2019年 | 334篇 |
2018年 | 373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328篇 |
2015年 | 396篇 |
2014年 | 840篇 |
2013年 | 838篇 |
2012年 | 979篇 |
2011年 | 1133篇 |
2010年 | 1332篇 |
2009年 | 1298篇 |
2008年 | 1378篇 |
2007年 | 1292篇 |
2006年 | 1187篇 |
2005年 | 1213篇 |
2004年 | 1249篇 |
2003年 | 1144篇 |
2002年 | 1019篇 |
2001年 | 934篇 |
2000年 | 965篇 |
1999年 | 807篇 |
1998年 | 761篇 |
1997年 | 738篇 |
1996年 | 732篇 |
1995年 | 692篇 |
1994年 | 660篇 |
1993年 | 506篇 |
1992年 | 468篇 |
1991年 | 440篇 |
1990年 | 360篇 |
1989年 | 394篇 |
1988年 | 283篇 |
1987年 | 274篇 |
1986年 | 224篇 |
1985年 | 190篇 |
1984年 | 182篇 |
1983年 | 154篇 |
1982年 | 109篇 |
1981年 | 142篇 |
1980年 | 97篇 |
1979年 | 77篇 |
1978年 | 31篇 |
1965年 | 30篇 |
1964年 | 21篇 |
1960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5年,我们采用自拟活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硬膜外吗啡与氯胺酮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吗啡联合氯胺酮单次注入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全部选择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使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吗啡组(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联合吗啡组(KM组)药物配方为吗啡2 mg+氯胺酮10 mg。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 ml。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将各组药物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注药前、后10 min SBP、DBP、HR、SpO2的变化,48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对循环呼吸功能均无明显改变。KM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M组在相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P<0.01),而不良反应M组和K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联用氯胺酮术后镇痛有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术后镇静满意、患者感觉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麻黄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麻黄是我国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材,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现仍为常用中药之一。麻黄具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黄酮及鞣质类、挥发油类、糖类、有机酸类以及其它类化合物。对麻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综述,为麻黄的化学和药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5.
76.
黄体酮药物中一种新的杂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建立新的测定黄体酮中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并对杂质的类别进行初步确定。方法 :在中国药典和英国药典收载的黄体酮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对流动相系统进行了优化 ;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完成了黄体酮及有关物质的分离 ,并通过LC -MS对可能的杂质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 :本文建立的方法可使各有关物质较好的分离 ,分离的新杂质与欧洲药典上“可能的杂质”项下的一个杂质基本吻合。结论 :本法快速、准确 ,适用于黄体酮中有关物质的分析 ,并优于中国药典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8例,随即分为对照组(64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以止嗽散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6%。观察组咳嗽、胸闷、喘息和哮鸣音消失时间[(3.01±0.87) d、(3.65±0.76) d、(3.09±0.66) d、(4.05±1.17) d]显著低于对照组[(5.44±1.01) d、(5.39±0.97) d、(4.97±0.68) d、(5.94±1.23) d]。结论止嗽散加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梗阻(PVO)的随访和再干预结果。方法:回顾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174例单纯TAPVC患儿资料,总结术后发生PVO患儿的围术期和随访期间症状、生长发育等临床表现,分析超声心动图、CT心血管造影检查等资料。对符合干预指征的采取内外科镶嵌、原位心包无内膜接... 相似文献
79.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指宫腔内具有生长功能的组织转移到宫腔黏膜以外的部位。这是一个多因素、多通路、多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的过程,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常表现为月经紊乱、盆腔疼痛、痛经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育。西医采用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内分泌环境达到对抗或者抑制的作用,但治疗过程及预后存在不良反应,且具有复发性,导致患者依存性差。中医结合“血实宜决之”的理论,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借虫类药的特性,行经窜络,搜经通络,从而速、猛、效地治疗EMT。现代医学发现,虫类药可通过激活自噬细胞、影响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下游因子含量,调控EMT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平衡-炎症效应、凝血机制成为热点。文章概述临床常用虫类药治疗血瘀型EMT的研究进展,为虫类药临床应用于痛症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0.
正常眼眶计算机三维测量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建立眼眶计算机三维测量方法,指导眼眶外伤的整复治疗。方法 应用三维CT影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自编的眼眶三维测量软件,对15具成人头颅标本30只眼眶进行直接测量和三维影像测量的比较研究。结果 直接测量和三维影像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各项测量数据的平均误差小于5%,测量指标实用、可靠,测量项目能真实反映眼眶的实际形状和大小。结论 眼眶三维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稳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