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3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17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48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8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矽肺和矽肺结核患者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测定了102例矽肺、矽肺结核患者的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含量,并探讨了它的含量变化与矽肺、矽肺结核病理过程的关系。根据观察结果,作者认为血清游离羟脯氨酸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价矽肺病变活动性和治疗效果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2.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8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影像学表现(B超、CT、MRI、^99mTc-PMT)、手术情况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B超:肿瘤呈强回声光团6例,低回声光团2例;边界清楚7例,血供丰富、内部回声不均匀4例,其中1例内部呈分隔网状结构。彩色Doppler超声示肿瘤血供丰富,均测及动脉频谱,阻力指数为0.4-0.5。静脉造影示肿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加。CT:平扫示肿瘤呈低密度影7例,不均匀5例,边界清楚7例,肿瘤内见软组织影2例,脂肪成分2例。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逐渐呈低密度。MRI:肿瘤呈短T1、长T2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脂肪抑制后短T1变成长T1。^99mTc-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5min相肿块区呈放射性缺损,2h、5h延迟相肿块区未见放射性填充,肝血池相肿块呈放射性填充。病理及免疫组化:肿瘤由成熟的脂肪、血管及平滑肌组成,HMB-45阳性。术前确诊3例。结论:B超示强回声光团,CT呈低密度影中出现软组织影、脂肪成分,增强明显,MRI出现脂肪信号,脂肪抑制后短T1变成长T1,增强明显。^99mTc-PMT示肿瘤呈放射性增强,5min相呈放射性缺损,延迟相未见放射性填充,肝血池相呈放射性填充。这些是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学特点,结合病史可作出诊断。此病应尽早手术治疗,行肝部分切除。最后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3.
癌症研究两大目标:一是不生癌(病因预防);二是不转移.而转移是癌症的最根本特征,是癌症病人临床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60%以上的癌症患者初诊时已有转移,90%以上死于转移.癌转移已成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如能解决这一问题,癌症可如同良性肿瘤一样得到治愈.因此研究癌转移机理、发展新型抗转移疗法是攻克癌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联合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在儿童肺部感染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均接受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评估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联合检查与电子支气管镜的肺部感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检查的肺部感染阳性率高于MSCT三维重建(P<0.05)。送检50例支气管肺泡灌液中检出病原菌53株,其中分离的病原菌中前4位依次为腺病毒22.64%、支原体18.87%、合胞病毒16.98%、流感病毒15.09%。结论电子支气管镜联合M SCT三维重建应用于肺部感染患儿诊治中,有利于提高肺部感染检出率,为患儿疾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肝癌生物学特性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钦伦秀  贾户亮  汤钊猷 《肿瘤》2001,21(6):473-476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肝癌病人的预后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预后仍然较差。影响肝癌病人预后的因素很多,如病人的年龄、性别、肝炎状态、Child-Pugh分级、肝功能(白蛋白、GGT水平)、AFP水平、NK及TIL细胞活性、血小板数量、血清中p53抗体、尿TGF-betal;肿瘤的大小、数目、包  相似文献   
146.
患者,女,55岁。1986年4月16日以“发热昏迷待查”入院。入院前三天夜间诉全身疼痛、啼哭。晨起步行5公里到县城。下午在返家途中步履蹒跚、语无伦次、精神异常,后诉头痛、发热。晚间呕吐一次旋即人事不省,四肢末端抽搐,二便失禁,体温高达40℃以上。患者过去经常有突发性短暂昏迷、抽搐、二便失禁,约1~2h不治即清醒如常,未曾查治。有疟疾发作史8年,5年前因“脾亢”在我院行切脾术,术后良好。无肝病及腹水史,多次查肝功能正常。体险:T38.4℃,P84次,R25次,BP170/110。深度昏迷,无肝臭,未见蜘蛛痣及肝掌,全身皮肤无明显出血点,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下界未扪及。颈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躁阵挛(-),扑翼样震颤(-)。入院次日发现巩膜轻度黄染,皮肤黄染不明显。化验:WBC 21.5  相似文献   
147.
壳聚糖与乙醇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壳聚糖絮凝法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澄清工艺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通过对总固型物、正丁醇浸出物、芍药苷含量的测定,对壳聚糖的用量、药液的密度进行了优选,并与醇沉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壳聚糖絮凝法与醇沉法同样能使药液澄清,在总体有效成份的保留上,前者优于后者,但皂苷成份的保留量后者略大于前者。结论:壳聚糖絮凝法能代替醇沉用于舒乳消痛口服液的澄清工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但成份的微小差异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8.
常温下第一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操作简单,出血少,易于推广。本文就14例肝癌病人术中切口选择、肝脏的暴露以及较易损伤的血管(肝静脉、肝短静脉、下腔静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认为术中对肝脏进行“双合诊”是估计病肝是否能切除和预防术中大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铅毒性逐渐成为一个敏感话题.儿童常常处在慢性低水平的环境铅暴露中,铅对儿童的危害是一个剂量-效应连续的过程,累及神经、血液、消化、泌尿、免疫、内分泌等全身多系统并影响生长发育.该文回顾多年来国内外对铅毒性的研究成果,从铅毒性的生物学标志物、体内铅的检测方法、临床诊断、干预措施以及铅毒性实验研究中使用的体内外模型等多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铅毒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