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3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333篇
内科学   173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54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50篇
综合类   578篇
预防医学   25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87篇
  1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GA是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腺球蛋白进入血液后产生的抗体,是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特异性指标,甲状腺其他疾患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高。了解甲亢患者与其他甲状腺疾病体内TGA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往报道中TGA是定性测定,对研究TGA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将我院2004年5月~2005年3月期间1171例甲状腺疾病疑诊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的TGA结果分为正常组、甲亢组、甲减组和桥本甲状腺炎组四组进行统计分析,为甲状腺疾病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线索和根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年5月~2…  相似文献   
102.
从受孕开始至2周岁这1 000 d被称为“生命早期1 000 d”,是机体健康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是生长发育的第一个关键时期,也是预防成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机遇窗口期”。在这个关键时期遇到的不同因素可能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从而影响以后的患病风险,例如特异性疾病、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本文将主要对出生前胎儿、新生儿及3岁以前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的形成及其出生后受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食物、抗生素等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综述,为相关临床疾病治疗奠定基础,对保障人类长期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究伴有Ⅲ型肩胛动力障碍(SD)和不伴有SD的肩袖撕裂患者在肩胛骨运动和肩部功能方面的不同表现。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因肩袖撕裂就诊的16名伴Ⅲ型SD的肩袖撕裂患者(SD组)与17名无SD的肩袖撕裂患者(无SD组),分别拍摄患者患侧于冠状面外展0°、30°、60°、90°时的X线平片,通过测量X线平片中的3个参数来评估肩胛骨的三维运动,3个参数分别为肩胛冈线长度(LSS)、肩胛骨上旋角度(SURA)、喙突上移高度(CUSD),并记录患者的前屈、外展、外旋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1)在肩关节外展0°及30°位,两组间SURA、CUSD及LSS均无显著差异;在肩关节外展60°及90°位,两组间CUSD及LSS无显著差异,但SD组的SURA显著大于无SD组(P<0.05)。(2)SD组的主动前屈、外展及外旋活动度均显著小于无SD组(P<0.05)。(3)SD组的VAS得分显著高于无SD组(P<0.05)。(4)SD组的ASES评分显著低于无SD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4.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D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第2位常见病因,仅次于Alzheimer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我们通过检测老年VD患者血清中神经肽Y(NPY)的水平,探讨NPY在老年人V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浆ET-1和CGRP变化以及依达拉奉治疗对血浆ET-1和CGRP的影响。方法:80例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与常规治疗组,另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依达拉奉治疗前后血浆ET-1、CGRP含量。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ET-1显著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后血浆ET-1降低常规治疗组明显少于依达拉奉组(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血浆CGRP显著降低,治疗后明显升高,治疗后血浆CGRP增加,依达拉奉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外伤性脑内出血患者血浆ET-1水平显著升高,CGRP水平显著降低;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显著降低ET-1和提高CGRP水平,初步研究显示,依达拉奉具有脑保护作用。伤后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可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健脾祛脂汤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祛脂汤治疗组,普伐他汀治疗组,健脾祛脂汤加普伐他汀治疗组。观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患者血脂、ET-1和NO的变化。结果:各治疗组TC、TG、LDL-C、ET-1明显下降,而HDL-C和NO明显升高,其中TG、ET-1和NO的作用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方面中西药组优于单用中药组和西药组。结论:健脾祛脂汤能够有效减轻高脂血症痰浊阻遏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西结合组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脂、改善内皮功能障碍,其作用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大气污染中气态污染物对大鼠喉黏膜的急性损伤及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200 g左右健康SPF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气态污染物暴露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饲养于SPF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暴露组大鼠呼吸的气体为2016年北京市红色预警期间外界大气经HEPA滤膜过滤颗粒物后的空气,暴露时间为6 d。暴露后处死大鼠,取喉黏膜,检测大鼠喉黏膜的病理学改变及喉黏膜组织细胞因子IL-1β、IL-4、IL-5、IL-6、IL-10、IL-12、IL-13、IL-17a、IFN-γ、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气态污染物暴露组大鼠喉黏膜上皮有不同程度的过度角化、基底细胞排列紊乱;IL-1β、IL-10、IL-13、IL-17a、TNF-α的表达增强(P<0.05);IL-12、IFN-γ的表达减少(P<0.05)。 结论 大气污染中的气态污染物可以引起大鼠喉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Th1/Th2失衡,呈Th2优势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08.
Kyrle病     
报告1例Kyrle病。患者男,69岁。双小腿伸侧丘疹、结节半年余。既往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史,目前规律血透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组成的角栓,表皮内出现凹陷管道,内有角质栓穿通到皮肤表面,凹陷的管道内可见炎症碎屑,管道基底真皮部可见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Kyrle病。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糖化清蛋白(GA)的酶法快速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检测14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78例健康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同时应用液态酶法测定GA,用GA高值血清和低值血清评估试剂盒的精密度及其线性,建立GA参考范围;分析GA与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群GA值为(14.48±2.12)%;对147例患者的相关性分析显示,GA与HbA1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8 7,P<0.01);GA与FPG、2hBG呈正相关(r=0.854、0.836,P<0.01);HbA1c>7.0%、4.0%≤HbA1c≤7.0%以及HbA1c<4.0%患者GA与HbA1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P<0.01)、0.756(P<0.05)和0.187(P>0.05);健康者、临界者和T2DM患者间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该法批内变异系数(CV)<2%,批间CV<5%,线性测定r=0.998 7。GA与HbA1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尤其表现于长期血糖控制欠佳的患者。酶法检测GA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线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评价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上颌后牙缺失骨量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上颌后牙缺失患者35例,剩余牙槽骨高度平均(5.95±1.19)mm.采用经牙槽突进路上颌窦底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Straumanns@种植体47颗,分别于3~6个月后行上部修复,随访期为6~30个月,通过影像学及临床PD、PLI、BOP等评价指标,评价种植体修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5.74%,45颗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良好.术中2颗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26%.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组织状况良好,PD平均为(3.22±1.07)mm,平均累积边缘骨丧失为(1.38±0.59)mm.结论: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冲压式上颌窦底提升不植骨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修复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短期疗效可靠,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