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肩关节周围炎治疗以止痛、松解粘连、恢复肩关节运动功能为主,一般采用局部封闭、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保守疗法.关节松动术用于治疗疾病和损伤所导致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对改善关节的活动范围有较好的疗效,被广泛用于治疗骨关节病损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1].我们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临床治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治愈率为31.7%,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具有显著疗效能发挥协同效益,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73.
肱骨投弹骨折的特征和治疗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肱骨投弹骨折的形态特征,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53例士兵肱骨投弹骨折,测量骨折部位、长度、螺旋角度、蝶形骨块、移位情况,分析其形态特征和不稳定因素。53例全部采用改良悬垂石膏固定。结果肱骨投弹骨折均为螺旋形骨折。81.1%(43/53)发生于肱骨中下段(Ⅲ区);96.2%(51/53)骨折长度在31~90mm;骨折螺旋角度为285°~326°,平均303.5°;骨折短缩移位10~18mm,远段有向内、前移位倾向;7例在内侧有一蝶形骨块。53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9~11周恢复训练。结论投弹骨折是肱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属较不稳定骨折;治疗上主要纠正轴向短缩和成角移位,悬垂石膏治疗投弹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4.
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手术技术及适应证等相关问题。方法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20例,采用经皮穿刺双侧椎弓根入路,单枚球囊依次撑开压缩的椎体,每个椎体充填骨水泥平均5·2ml。结果20例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术后24h缓解并下床活动,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状况,无脊髓神经损伤、骨水泥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达到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的目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必须熟练掌握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经皮穿刺技术、骨水泥灌注技术及掌握手术适应证,才能保证这一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单排锚钉修补术后联合早期被动运动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本院68例大型肩袖撕裂并接受肩关节镜下单排肩袖修补手术的患者,术后肩关节肢具固定保护,麻醉后应用ERSA理念指导早期被动康复运动锻炼,于手术前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前屈和体侧外旋角度(ROM)、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进行疗效评价、复查核磁用于评估术前肩袖损伤程度及术后肩袖愈合情况,术前术后功能评分对比,评估功能改善情况,并统计末次随访肩袖再撕裂率。结果 3例失访,5例出现术后6月内再撕裂,余均获得12月随访,肩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关节镜下大型肩袖撕裂单排修补术后早期被动运动可获得相当的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且不增加发生肩袖再撕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HCC患者的疗效,对免疫功能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2(EGR2)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3年8月至2016年7月,纳入我院收治的HC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n=40)或观察组(TACE+RFA,n=40)。于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采集静脉血样,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HIF-1α和EGR2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CD4,CD4/CD8和NK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细胞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EGR2及AF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改善患者短期疗效,可能与改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77.
椎间盘镜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微创外科技术椎间盘镜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及术后系统康复治疗。结果本组25例,随访13—36月,按Nakai分级:优23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6%:25名青少年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青少年腰椎问盘突出症经3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的手术方法:特别强调术后系统康复治疗,促进青少年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8.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01-2014-04接受PTED治疗的122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_(3-4)19例,L_(4-5)68例,L_5-S_1 35例。A组97例采用经椎间孔入路TESSYS技术,B组25例采用YESS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采用VAS评分、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A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严重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A组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疼痛VAS评分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3个月内下肢疼痛明显,其中A组4例,B组3例,在术后半年内再次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两组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76.0%,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椎间孔入路YESS技术和TESSYS技术都能达到很好的疗效,但TESSYS技术适应证更广。  相似文献   
79.
代谢异常是肿瘤细胞的十大特征之一,肿瘤细胞能够通过代谢重编程满足其快速增殖的物质和能量需求。肿瘤代谢重编程伴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以及抗氧化体系的激活。ROS含量过高会导致氧化损伤甚至细胞死亡,而适量水平的ROS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调控多种信号通路。近年来,随着对氧化应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ROS可直接介导蛋白质发生氧化还原修饰(redox modifications),从而造成蛋白质构象或功能的改变。然而,目前仅报道了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等个别代谢酶的氧化还原修饰,其他代谢酶是否受到氧化还原修饰调控并发挥重要功能尚不清楚,靶向代谢酶氧化还原修饰的时空特异性和代偿适应性也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将从肿瘤代谢的角度出发,综述近年来报道的有关代谢酶的氧化还原修饰模式、调控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和展望靶向代谢酶氧化还原修饰的肿瘤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药治疗,并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39.7%,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显效率13.8%,总有效率为67.2%,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均有效,但排刺温针配合超短波疗效更优,操作简单,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