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弓形虫抗体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弓形虫抗体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正常人有无差异。方法: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弓形虫抗体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IgG、IgM)指标,并与弓形虫抗体阴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弓形虫抗体阳性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是一种独立的发病因素,至少是一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42.
抑郁症患者脑脊液中DA、HVA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16例抑郁症患考用阿米替林治疗前后脑脊液中多巴胺(DA)以及主要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抑郁症患者二者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抑郁症DA功能低下,药物对这种异常没有根本的逆转作用。相关分析发现DA功能与仰郁症的认知障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3.
海洛因依赖患者行为矫正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自然戒断状态下脱瘾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行为矫正治疗。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一个月、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戒断症状的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戒断后10天、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4.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恶性综合征的诊断、病理机制、危险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5.
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精神症状和效果指数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利培酮或舒必利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药物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症状和效果指数的影响。结果:6个月观察发现,利培酮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除生理领域、精神支柱外均明显地提高;舒必利仅明显改善心理领域,但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利培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明显优越于舒必利;利培酮对患者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所有项目的改善亦均明显优于舒必利。利培酮的效果指数优于舒必利。结论:利培酮比舒必利更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46.
从1例精神药物副反应谈到法律诉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24岁,无业。住院诊断“情感障碍(躁狂相)”,予奋乃静、碳酸锂及小剂量氯氮平治疗,症状控制,临床痊愈出院。出院后体重增加5公斤、严重便秘,自行停药致病情复发。家属以病人体重增加、病情复发不能正常工作多次到医院闹事,并提出由湖北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学鉴定,鉴定结论为:“诊断正确,用药合理,不构成医疗事故”。家属以对鉴定结论怀疑及违反知情权(未向其解释药物作用)先后向武昌区法院起诉和向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索赔37万元,均被驳回。  相似文献   
47.
背景:氯氮平所致的糖代谢障碍越来越引起内分泌科医生的关注,胰岛素抵抗被认为与其发生有关,那么氯氮平是否也直接影响胰岛分泌功能。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氮平在不同条件下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照实验,采用一元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材料:实验于2003-09/2004-01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只。方法:①采用经典的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胰岛。②以含2g/L牛血清白蛋白和3.3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每孔1mL,预孵育30min,弃上清。每12孔为一组,共5组:对照组的孵育液含1g/L二甲基亚砜、3.3mmol/L或16.7mmol/L的葡萄糖液1mL;4个不同浓度氯氮平组的孵育液除含有上述成分外,还分别含浓度为0.2,1.0,5.0或10.0μmol/L氯氮平;各组有6孔继续孵育1h,另外6孔继续孵育4h;吸取上清液,保存于-20℃冰箱中待测。重复3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分泌量。③采用一元方差分析(ANOVA)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采用LSD-t检验作多个样本间的两两比较(多重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16.7mmol/L,作用1,4h各组胰岛素分泌量比较。结果:①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3.3mmol/L,培养1h,氯氮平各浓度组胰岛素分泌量与对照组相近(P>0.05);培养4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犤(0.92±0.4),(1.02±0.3),(1.06±0.4),(0.74±0.2),(1.66±0.4)mU/IEQ,P<0.05犦,但各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②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培养1和4h,4种浓度氯氮平组胰岛素分泌量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氯氮平抑制基础胰岛素分泌,与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48.
氟西汀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强迫症 (OCD)被列为第 4类常见精神障碍 ,其发病机制不明 ,但近年来 5 羟色胺 (5 HT)假说受到重视[1] ,依据来自 :①中枢 5 HT功能的研究成果 ;②选择性 5 HT回收抑制剂 (SSRIs)可减少强迫症症状 ;③ 5 HT能激动剂 (mCPP)可增加强迫症状 ;④ 5 HT拮抗剂 (merergoline)能逆转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症状。 5 HT假说的提出使得氟西汀治疗OCD成为可能。强迫症的短期治疗众多对照研究证实氟西汀对OCD有效。一项为期 8周的双盲对照研究[2 ] 比较了氟西汀 (4 0mg/d)和氯丙咪嗪 (15 0mg/d)的疗效和安全性 ,发现若以强迫症量表 (Y …  相似文献   
49.
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的分离及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细胞形态和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获取大鼠DRG体,用双酶法急性分离大鼠DRG获得DRG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动作电位和钠电流。结果本实验能得到完整圆形或椭圆长条形的大鼠DRG体。正常的单个DRG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胞膜清晰,折光性好,隐约可见细胞核。在DRG细胞上记录的动作电位都具有从0期到4期,呈正立锐角三角形,静息电位小,动作电位时程短。DRG细胞的钠通道最大电流密度在-30mV左右,几乎能被,TTX完全抑制,具有可逆性恢复。结论本实验采用分离方法简单易行,DRG细胞容易获得和辨认,适合膜片钳技术要求,电生理特征明确可靠,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抑郁症对大鼠结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一氧化氮 (NO)含量和环氧合酶 2 (COX 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备经典的大鼠抑郁模型。采用生物化学试剂盒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和NO的含量 ,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结肠组织COX 2的表达。结果 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和NO的含量均升高 (P <0 .0 1) ;COX 2在抑郁大鼠结肠中表达升高 (P<0 .0 1)。结论 抑郁症对大鼠结肠组织的损伤可能通过改变iNOS和NO的含量 ,及COX 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