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4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120例,剂量10~30 mg/d;利培酮组120例,剂量2~6 mg/d.疗程6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变化和有效率为疗效指标.结果 治疗第6周末,阿立哌唑组PANSS总分从基线的85.12分降至52.26分,平均减分32.86分;利培酮组从基线的86.89分降至50.30分,平均减分36.58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1,P=0.206).阿立哌唑组有效率为64.3%,利培酮组为68.9%,两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00,P=0.316).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5.0%和73.3%.阿立哌唑组对体质量(F=4.535,P=0.034)和血清催乳素(F=33.576,P=0.000)的影响较利培酮组小.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阿立哌唑较少引起患者体质量增加,对血清催乳素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32.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2003—10/2004-10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酞普兰组(32例)服用西酞普兰(20-40mg/d),文拉法辛组(34例)服用文拉法辛(150-225mg/d),治疗时问为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末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临床总体印象量表(采用0-7分的8级评分法,O分为无病,7分为极重)、不良反应量表评分(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O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重度)。疗效评定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划分,≥25%计为有效,≥50%计为显效,≥75%计为痊愈。采用临床总体印象壁表评分划分,≤2计为有效,≤1计为痊愈。结果:西酞普兰组1例在第4周末失访,文拉法辛组l例在第2周末失访,1例因不良反应于第4周末退出。共63例完成6周观察,西酞普兰组31例,文拉法辛组32例。①两组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比较:两组问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的减分值比较显示第2,4周末文拉法辛组大于西酞普兰组(17.47&;#177;5.26,24.33&;#177;6,32;12.13&;#177;5.87,19.73&;#177;6.24:3.73&;#177;1.03.4.66&;#177;0.89;3.26&;#177;1.03,4.06&;#177;0.79,P〈0.Ol,P〈0.05)。②两组疗效比较:第6周末依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减分率显示西酞普兰组与文拉法辛组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相似(94%,94%;68%,72%;13%,25%)。依据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显示西酞普兰组有效率及痊愈率接近(81%,84%;42%,53%)。③固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西酞普兰组低于文拉法辛组(13%.47%.P=0.005)。结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相当,丈拉法辛起效早于西酞普兰。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安全性都很好,西酞普兰不良反应较文拉法辛更少更轻。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收集2004—03/07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健康汉族人188名,其中男112名,女76名。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限制性酶切位点-48A/G的多态分布。结果:188名健康人的测试结果进入分析。①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在中国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AA纯合子型最多见(0.71),AG杂合子型次之(0.28),GG纯合子型最为罕见(0.01);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见(0.85),其次为G等位基因(0.15)。在男女性别之间,基因型频率(x^2=1.582,P〉0.05)相等位基因频率(x^2=0.606,P〉0.05)分布差异无显著性。②不同种族间多巴胺D1受体-48A/G基因型分布的比较;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的分布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人群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基因型的分布上,与日本人群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国汉族健康群体多巴胺D1受体-48A/G以AA纯合子基因型最多,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A等位基因最多;在男女性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中国汉族健康群体与高加索、德国及日本报道的人群多巴胺D1受体-48A/G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的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34.
随着对精神障碍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 ,精神障碍伴有神经病理改变 ,和有关的神经疾病有共同的病理过程[1 ]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 ,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1% ,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为6% ,我国为3% ~5% .有25% ~30% 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行为 ,11% ~19% 自杀身亡[2 ]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最重要的致残疾病 ,对于个体和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3 ]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疾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1/5有认知功能损害.65岁以后,每增加5岁 ,痴呆的风险就会翻倍.8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其痴呆患病率达到40% [4 ] .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发作时间模型.方法 对46例住院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每次MECT治疗时的体重,全程治疗时间、通电量、麻醉量、抽搐发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编码.结果 抽搐发作时间在不同性别、诊断及操作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与年龄、电量及麻醉量呈弱的负相关,与治疗总次数、全程治疗时间呈弱的正相关,与体重无关,且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对抽搐发作时间影响最大.结论 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是影响抽搐发作时间两个重要相关因素,治疗中选定合适的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抽搐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36.
立足乡镇卫生院服务功能 优化乡村医师班课程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卫生院担负着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及妇幼保健等服务工作旧,因此乡村医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专业技能。高校作为乡村医师中中专以上学历层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优化乡村医师班课程的设置,提高乡村医师的教育质量。现对新疆医科大学乡行分析。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动物行为学改变及细胞支架微管系统的动态性改变。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应激模型组(8只,以下简称模型组)和对照组(8只),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连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进行行为学观察,使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乙酰化微管蛋白(Acet—Tub),酪氨酸微管蛋白(Tyr—Tub)。结果(1)模型组大鼠慢性应激后糖水偏好及自主活动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2)模型组大鼠慢性应激后海马Acet—Tub表达升高,Tyr—Tub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应激后微管动态性减低,神经可塑性受损。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各临床科室请精神科联络会诊的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08年8月共计14个月的会诊病例,通过会诊邀请单及自编的会诊情况问卷收集资料。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结果邀请会诊年龄在5~97岁,平均(52±21)岁,男性占50%以上;按会诊分配比例由高到低的科室为神经内科、骨科、脑外科、老年病科、消化科、心内科等。结论精神科联络会诊在各年龄段均有,以中老年为主;申请科室中除神内、脑外以外,骨科和老年病科也较多;年转入率减低,而精神科药物使用在各科室逐渐增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渐入人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年龄≥75岁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奎硫平[(150±45)mg/d;32例]或利培酮[(1.8±0.8)mg/d;31例],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1)奎硫平组的有效率为72%,利培酮组为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2)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或<0.01);(3)奎硫平组PANSS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第1周末高于利培酮组(t:2.46,P<0.05),治疗第2,4,6周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w=0.43,t4w=-0.73,t6w=-0.24,P均>0.05);(4)2组间EG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w=0.57,Z2w=0.74,Z4w=0.68,Z6w=-0.61,P>0.05);(5)TESS评定,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精确检验法,P>0.05).治疗期间利培酮组合用苯二氮革类药者多于奎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4,P<0.05).结论 奎硫平和利培酮均对高龄老年人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麻果所致精神障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51例麻果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的评定,分析其评定结果。结果:在51例患者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为19-39(28±s6)a;未婚35例,已婚16例;45例无业,4例为个体经商,2例为干部;受教育年限为4-18(9±s2)a。吸食麻果时间3月-7a,中位数18个月。主要症状为猜疑、敌对性、幻觉、心境抑郁、不合作、紧张、焦虑,其次为情感交流障碍、关心身体健康、不寻常思维内容、兴奋、情感平淡、概念紊乱。结论:麻果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青年、无业、未婚男性为主。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症状为幻觉妄想和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