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目的]探讨岗位绩效考核实施前后护士心理压力变化,分析变化原因,寻求缓解对策。[方法]运用护士压力源问卷调查法,对不同科室护士压力状态变化进行调查。[结果]岗位绩效实施后除工作环境及资源外护士压力变化明显(P0.05),在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晋升机会太少、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非护理性的工作太多、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病人的要求太高或太过分、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不够方面压力上升,而在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方面压力下降。[结论]岗位绩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兼顾公平,激励效果明显,但对护士的要求也相应增高,护士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医院推行人性化管理,合理配置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IC U )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0例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疼痛的评估选择面部表情评分(FPS),镇静的评估选择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必要时加用丙泊酚镇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FPS、RASS和生命体征,观察两组的平均起效时间,达到镇痛镇静目标时间,加用丙泊酚的病例数及用量,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 U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芬太尼在应用5 min后FPS评分明显降低(P<0.05),而芬太尼则应用10 min后FPS评分明显降低;瑞芬太尼达到镇痛目标时间(5.00±1.37) min ,芬太尼达到镇痛目标时间(30.00±4.50) min;瑞芬太尼组仅28.9%的患者需合并使用丙泊酚,而芬太尼组则为64.4%(P<0.01);瑞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用量较芬太尼组低;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P<0.05)、ICU住院时间(P<0.05)均较芬太尼组明显缩短。结论瑞芬太尼用于IC 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时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合并镇静药物用量少,可缩短机械通气与IC U住院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素-1(ET-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和模型组(M组)40只,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腹腔注射葡萄糖建立持续高血糖模型(MS组n=20),间断交替腹腔注射葡萄糖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建立SD大鼠糖尿病波动性高血糖模型(MF组n=20)。测定各组血糖(Glu)、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结果 MS组、MF组TG、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下降(P<0.01),MS组和MF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各模型组ET-1、SOD均呈现显著性变化(P<0.05),但MF组ET-1、SOD水平的变化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并显著高于MS组水平(P<0.01)。结论波动性高血糖对糖尿病大鼠ET-1及SOD表达的影响比持续高血糖更显著,表明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妊娠梅毒患者的心理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妊娠梅毒患者设为患者组,30名健康妊娠者设为健康组,采用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患者组计算机多相个性测量诊断系统的临床量表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重要的综合量表的竞争力、创造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家庭观念、宽容性5个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或0.01),暴力倾向因子分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妊娠梅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测定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样品中脂肪的水解液进行净化,再浓缩和衍生后,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以稳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对3-氯-l,2-丙二醇酯(3-MCPD酯)和2-氯-l,3-丙二醇酯(2-MCPD酯)进行定量。以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监测目标化合物的特征离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建立的方法目标化合物在测定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 mg/kg(S/N=3)。在加标水平为0.75、1.00、2.0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94.0%~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3.10%~7.20%。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和精密度好,适用于食品中脂肪酸氯丙醇酯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王露 《当代医学》2022,28(3):30-32
目的探讨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接受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89例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两组均进行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发水杨酸滴耳治疗,观察组在外耳道冲洗基础上加用酮康唑纱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个月,观察组复发率(8.89%)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外耳道冲洗联合酮康唑纱条治疗霉菌性外耳道炎患者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现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应查患者1160例,实查1159例,实查率99.91%,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4.1%。革兰氏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3.2%,其中一联用药率为90.65%。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进一步明确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有利于更好的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