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摘 要:目的 研究从花柳珊瑚共附生真菌Arthrinium sp.分离得到的1-甲基-2,3,6,8-四羟基氧杂蒽酮(1)和1-甲基-2,3,4,6,8-五羟基氧杂蒽酮(2)的化学结构及其抗细菌和抗病毒活性。方法 利用现代波谱解析方法和X-ray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1和2的化学结构进行研究;利用抗细菌和抗病毒活性模型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评价。结果 化合物1的结构首次通过单晶数据进一步确定;体外化合物1显示抗病毒活性,化合物1的IC50值为27.40 μM,强于阳性药利巴韦林的抗HSV活性(IC50 = 313.00 μM)。结论 化合物1的单晶数据、以及活性数据对今后系统研究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一株中国南海枝网刺柳珊瑚Echinogorgiasp.共附生真菌Peniophora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重结晶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发酵产物乙酸乙酯相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MS等波谱分析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卤虫致死活性模型和斑马鱼胚胎毒性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从真菌Peniophorasp.中分离得到7个甾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1),麦角甾醇(2),(3β,5α,6β,22E)-6-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5-二醇(3),酒酵母甾醇(4),麦角甾-4,6,8,22-四烯-3-酮(5),过氧化麦角甾醇(6)和9(11)-脱氢过氧化麦角甾醇(7)。结论化合物1显示出较强的卤虫致死活性,在25μg.mL-1浓度下,对卤虫Artemia salina的致死率为88.4%;化合物4显示较强的鱼毒活性,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脊索畸形毒性的EC50值为7.83μg.mL-1(72h)。  相似文献   
43.
对蓝指海星Linckia laevigata中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蓝指海星富含甾体皂苷和神经鞘糖脂类化合物,已从中分离鉴定了50余个化合物,其中甾体皂苷为主要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这类甾体皂苷能单独或协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的生长,其活性与皂苷上连有的糖基密切相关,尤其是支链上单糖单元的存在提高了其活性。神经鞘糖脂类化合物的糖单元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限制了其分离与结构鉴定等研究工作。该类化合物能协同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的生长。本文对海星皂苷及鞘糖脂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 1 株分离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桑根际土壤的真菌Talaromyces sp. HK1-18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以及参考文献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IC法对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该真菌中分离获得 8个化合物 (1~8),结构分别鉴定为 penicillide(1)、purpactin A(2)、vermistatin(3)、deoxyfunicone(4)、dankasterone A(5)、fortisterol(6)、过氧化麦角甾醇(7)、radiclonic acid(8)。结论 化合物6为首次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对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43300)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均为0.78 μg/mL。化合物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ATCC 33591)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MIC值为0.78 μg/mL。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一株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筛选评价生物活性。方法 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和单晶衍射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化合物对 10 株致病菌的抗菌活性,采用 Solis 改良法测定化合物的卤虫致死活性。结果 结构表征确定了 6 个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9α-hydroxydihydrodesoxybostrycin (1),9α-hydroxyhalorosellinia A (2),4-deoxybostrycin (3),bostrycin (4),3,5,8-trihydroxy-7-methoxy-2-methylanthracene-9,10-dione (5) 和austrocortirubin (6)。对化合物 1–6 及其乙酰化衍生物 3a,4a,5a–5d 生物活性评价表明,所有化合物对辣椒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capsici 都有选择性抗菌活性,MIC = 0.26–1.22 μM;除化合物 3 外,对玉米大斑病菌 Setosphaeria turcica 也表现出很好的抗菌活性,MIC = 0.27–4.82 μM。特别地,化合物 3a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 8 株致病菌的 MIC 在 0.27–4.32 μM之间,该化合物还显示卤虫致死活性,在 25 μg/mL 浓度下对卤虫 Artemia salina 的致死率为 78.9%。结论 海洋来源真菌 Nigrospora sp. (TA26-9) 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抗菌活性,具有开发成抗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46.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由糖尿病引起晶状体代谢障碍而致的白内障[1],我院从200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糖尿病性白内障168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68例(180眼),男70例(78眼),女98例(102眼),年龄45~80岁;光感6例,手动28例,0·1~0·2 134例。患者入院时血糖均高于正常。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患者多因视物不清来就诊,入院后迫切要求手术治疗以恢复视力。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教,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血糖控制在8.0mml/L以内后才能实施手术,如血糖过高时手术,术中、术后会出现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47.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8.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9.
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即已开始利用海洋资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入药,并对其功效、炮制有简单的认识.到了秦汉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并创制了运用海洋药物的方剂.到了唐宋时期,海洋中药的种数以及相应的方剂明显增多,对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以及配伍规律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范围也明显扩大.明清时期,人类对海洋中药的认识主要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建国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能力大幅提高,海洋中药的种数达到1 000余种.但海洋中药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即海洋中药的种数虽然增加,但对其性味功效的认识则明显滞后,严重影响了海洋中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为了确保用药的准确性,对肾叶打碗花各入药部位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研究,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的方法。结果:肾叶打碗花较老的根中维管束为外韧型。根茎和茎中的维管束为双韧型,内韧皮部的存在使髓部呈多边形;茎的外韧皮部外侧有1列厚壁细胞环带;叶为两面叶,表面有气孔和盐腺。粉末中富含草酸钙针晶,气孔为平轴式,导管多为梯纹导管等。结论:肾叶打碗花的入药部位根茎、茎和叶的鉴定特征明显,应用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可准确鉴定孝扇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