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8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新安医学发源于南宋理学家朱熹桑梓之邦,宋代以降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安学子由儒入医,改善了医界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而且从业家族代代相传,形成新安世医学术传承链。800余位医家,800余部著作,"在以地区命名的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创下了许多中医学之最。新安医学学术兴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创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中医学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家随徽商足迹寓居各地,明代徐春甫在北京组织发起了我国最早的学会组织和科技团体"宅仁医会"。新安医籍大量东传,一直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儒医辈出、世医不绝,文献宏富、名著林立,创新发明、学说纷呈,交流传播、影响深远,均是新安医学的主要成就和贡献。  相似文献   
492.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93.
新安医家精于“察色按脉”,清代叶天士创立温病舌诊辨证,发明舌诊燥湿诊法,辨分受邪轻重、病位浅深、证候属性、预后转归并确定治法方药,还补充了验齿、辨斑疹、辨白等法,独具匠心,发挥出了舌诊的真正作用,被后世奉为准绳;汪宏编著《望诊遵经》,系统归纳总结望诊内容,发明“相气十法”,作为纲领而与“五色主病”合参,已成为现代《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94.
通过对<孙文垣医案>中痞满、泄泻、黄疸及带下案之辨证立法、处方用药加以分析,发现孙氏运用健脾化湿法独具特色,将汪机"参芪用法"与薛己"温补下元法"有机结合,温阳药与补气药同用,共奏温阳益气、健脾化湿之功;同时还强调慎用苦寒,防其攻伐脾胃,损伤机体阳气.  相似文献   
495.
血液凝固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途径,是由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最终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人在正常状态下血管常有轻微损伤发生,凝血系统也常有不同水平的激活,但并未发生血液凝固,即使在损伤后生理性凝血时也仅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且在出血停止损伤愈合后血栓渐被溶解。这是由于体内还存在着抗凝和纤溶机制,对凝血反应加以适当限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496.
赵敏  王键 《吉林中医药》2008,28(5):360-361
1 病案举例 患者,女,71岁,因意识不清半个月于2007年10月20日入院.刻诊:意识不清,鼻饲及留置导尿中.查体:体温36℃,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80mmHg,浅昏迷,瞳孔直径左5mm,右3mm,左侧瞳孔呈椭圆形,对光反射迟钝,双眼球结膜水肿,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颈软,活动无抵抗,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肱二、三头肌及膝腱反射对称,双下肢Babinski征( ).  相似文献   
497.
<正>肥胖不再被认为是由缺乏意志力或自制力引起的问题,而是被包括美国医学协会(AM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内的著名医学协会和机构明确视为一种慢性疾病[1]。减重代谢手术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其对减重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比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更有效、更持久,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