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内毒素的致热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毒素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引起一系列严重疾病。本文报道了内毒素的致热特性,这对掌握机体发热、了解病情发展、合理应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2.
33.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本文系1992.10—1993.9间收治的142例小儿肺炎。年龄为2个月—5岁,发病3天入院,按2:1:1随机分为3组,3组病人均为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35.
一次性灌肠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金兰  程素玲 《护理研究》2002,16(6):313-313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所使用的灌肠器结构是以药液筒为搪瓷制品,灌肠管为橡胶类,药液筒底部有一连接管与灌肠管相连,灌肠管连接肛管。这种材质和结构的灌肠器存在下列缺点:搪瓷筒和灌肠管均不透明,一是不容易观察药液的灌注情况及灌注速度;二是有时肛门内粪块堵塞了肛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改进直肠癌留置尿管患者尿管拔除的方法,以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拔管后的膀胱刺激症。方法将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试验组拔除尿管前行膀胱灌注,拔管时边灌边拔,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2组在拔管时引起的疼痛等自觉症状例数、拔管后尿液中的红细胞、膀胱刺激症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直肠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先行膀胱灌注后再拔除尿管,并在拔管时边灌边拔.可有效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和不适,预防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总结了147例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注射指导,密切观察胰岛素的副反应,预防和控制感染及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38.
1998年以来,我们将胸脐皮瓣移植修复手腕部深度烧伤创面11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衡量病房化验室工作的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那就是检验报告单是否及时回复临床。我们对2006.4~2007.3期间回复不及时检验报告单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改进我们的工作和取得临床医护人员支持,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1临床资料我们每接收一份标本,首先记录检验申请单的申请时间、送检时间,观察标本是否合格,然后对合格标本进行检验测定,记录检验报告单回复临床的时间;对不合格的标本,将检验申请单回复临床,要求重新取合格标本,并记录回复临床的时间。在2006.4~2007.3期间共接收血液常规分析申请单29400份、尿液常规分析申请单16290份、大便常规分…  相似文献   
40.
背景: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的特异性分子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正常全血中含量很少,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含量增高,元活苏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此有关?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及元活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并与复方丹参的治疗效果比较。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内科和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1/2003—10乎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2例,男47例,女25例;年龄90-42岁,平均(69&;#177;11)岁。对照组72例,男49例,女23例;年龄85—37岁,平均(68&;#177;10)岁。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吸氧、降压、脱水、抗凝等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500mL,1次/d,用药14d.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500mL,1次/d,共14d和元活苏20mL+生理盐水250mL,1次/d,共14d。①入院时和治疗3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越好)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入院时(时间窗24—72h)以及治疗后3周分别抽肘静脉血5mL,采用放免法分析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分析两者水平及元活苏干预后神经功能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①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两组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结果:14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欧洲卒中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79.95&;#177;18.64)分,(59.65&;#177;19.87)分;对照组:(74.66&;#177;15.88)分,(61.25&;#177;18.68)分,(t=2.678-4.351,P〈0.01)1;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2.016-2.158,P〈0.05)。②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两组患者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22.12&;#177;9.52)μg/L,(50.41&;#177;22.35)μg/L;(1.05&;#177;0.24)μg/L,(1.62&;#177;0.50)μg/L;对照组:(26.66&;#177;8.22)μg/L1(48.63&;#177;21.54)μg/L;(1.35&;#177;0.44)μg/L,(1.66&;#177;0.48)μg/L,(t=2.678-4.351,P〈0.001)1,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016—2.158,P〈0.05)。结论:元活苏能显著能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提高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