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41.
背景:近年来基因修饰干细胞与支架材料复合形成组织工程化骨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骨组织重建的全新思路.目的:实验拟观察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10在教育部门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6月龄未孕雌性SD大鼠24只,SPF级,体质量250~300 g,构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的pcDNA3.1-hBMP-2重组质粒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提供;支架材料珊瑚羟基磷灰石由卫生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提供.方法:24只SD模型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3个月后分别取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实验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脂质体Lipogen介导转染pcDNA3.1-hBMP-2质粒,对照组细胞未作处理.3 d后将每只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材料复合,再分别对应地植入取材动物的自体下颌骨极限性骨缺损区.主要观察指标:术后第4,8周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新骨形成情况.术后8周进行成骨量的半定量检测.结果:24只SD模型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4周实验组在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边缘有新生骨质形成,8周时见相互连接的层板状成熟骨基质形成,对照组4周时只在材料边缘有少量骨基质形成,8周时新生骨质数量上明显少于实验组,且材料边缘及中央处有脂肪样结构形成.②对照组术后8周新生骨所占面积百分比为(0.046±0.004)%,实验组为(0.233±0.015)%,各组成骨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形成的组织工程化骨修复骨质疏松症下颌骨的成骨量较无基因修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2.
口腔正畸模型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CCD数字图像获取技术采集牙模的数字图像,基于Windows平台及其Visual C 6.0开发工具,借助于MS 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对牙模图像的数据进行维护和管理,研究与开发了口腔正畸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系统设计主要以牙弓形态测量与分析为基础,针对口腔正畸临床诊断及临床操作的需要而进行的.系统包括3个子系统,分别是牙(牙合)模型的病历管理系统、测量系统和分析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口腔正畸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取代手工测量方式,可提高参数测量分析水平,减少口腔正畸模型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43.
目的比较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骨性Ⅱ类1分类错胎患者的软硬组织变化,探讨掩饰性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的合适方案。方法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20例,单颌拔牙组18例上颁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双颌拔牙组10例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前磨牙,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矫治前后两组的U1-FH,U1-AP、H角均明显减小,UL-E、LL-E距离均明显缩小;Z角均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拔牙模式L1-MP.LL-E、U1-L1、U1-FH、U1-AP的变化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L-E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P=0.430)。治疗前,单颌拔牙组FMA,LL—E较双颌拔牙组小。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方法均能达到内收前牙、改善软组织侧貌的治疗目的,但双颌拔牙方案矫治效果更好;临床应用中应根据主诉及具体情况选择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下颌牙列缺失患者分别采用2枚或者4枚种植体支持的Locator覆盖义齿,修复5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2枚种植体(A组)和4枚种植体(B组)支持Locator覆盖义齿患者分别为20例、15例。评估2组患者满意度(整体满意度、咀嚼能力、说话适合性、固位和稳定性、舒适度),并检测咀嚼效率和边缘骨吸收值。结果:两组病人在整体满意度、咀嚼能力、说话适合性、固位和稳定性、舒适度及咀嚼效率、边缘骨吸收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ocator种植覆盖义齿无论是采用2枚还是4枚种植体,5年后均能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但对其远期临床效果还有待观察。对于有可能出现义齿旋转的患者建议种植4枚种植体。  相似文献   
45.
目的:骨折愈合过程中,间充质细胞向骨折部位迁徙并分化为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是其中的关键性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胫骨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探讨骨质疏松症骨折延迟愈合的原因.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10在教育部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及分组:64只6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对照组,每组32只.②实验过程: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建立Ⅰ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照组切除少量脂肪组织.3个月后造成胫骨骨折.③实验评估:两组于术后7,14,21,28 d麻醉状态下各取大鼠8只,取胫骨周围少量软组织和外骨痂的骨折断端、骨痂、骨皮质及骨髓腔的全层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结果:①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骨折处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两种方式,术后第21天及28天时去势组骨痂中仍可见大量软骨细胞.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术后第7天及14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平均吸光度值大(阳性细胞计数高)于去势组,而在术后第21天低于去势组.③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术后第7天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条带强度高于去势组,而在第14天弱于去势组.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骨折早期骨痂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骨质疏松症骨折愈合早期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量减少且延迟,可能是其愈合延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冠内外漂白和随行漂白对变色无髓牙的漂白。方法 36例39颗变色无髓牙随机分成2组,冠内外漂白组用体积分数10%的过氧化脲漂白剂进行漂白;随行漂白组用体积分数35%的过氧化氢漂白剂进行漂白。记录2组患牙漂白前后的色阶值,计算漂白的有效率和所需时间。结果 冠内外漂白组有效率95%,随行漂白组有效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2,P=0.607)。冠内外漂白组和随行漂白组治疗时长分别为(16.37±1.98)d和(9.16±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25,P<0.001)。结论 冠内外漂白和随行漂白均能有效治疗变色无髓牙,随行漂白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牙周炎与牙周健康患者牙列缺损行种植修复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牙列缺损患者44例,共植入种植体80颗,慢性牙周炎患者病情稳定后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炎组),牙周健康者植入种植体40颗(牙周健康组),计算2组修复后5年种植体的存留率,测量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对2组的种植体存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2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5年存留率分别为95.0%、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牙周炎组及牙周健康组种植体周骨吸收量分别为(2.34±0.72)mm、(1.76±0.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边缘骨吸收显著增加,为种植修复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国产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作为屏障膜,在牙种植的引导骨再生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需要引导骨再生的种植病例,均为前牙区或前磨牙区单牙或连续多牙位(3牙)缺失;其中前牙52颗,前磨牙26颗.缺牙区牙槽嵴主要为唇颊侧垂直性吸收,牙槽嵴顶宽度约1~3 mm,牙槽嵴水平吸收量在2 mm以内.分为2组,一组采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估上颌后牙区使用数字化外科导板引导进行倾斜种植的精确性.方法 上颌后牙缺失伴垂直骨量不足病例14例,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获得颌骨数据,扫描上颌石膏模型获得上颌数字化模型,将数据输入种植设计软件后完成导板的设计,再通过快速成型技术完成导板的制作.在导板的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拍摄CBCT,将CBCT数据导入种植设计软件,与术前种植设计数据进行匹配整合后测量种植体设计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差异.结果 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在数字化外科手术导板引导下共植入26枚种植体.种植体计划植入位置尖端与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尖端的平均距离是(0.820±0.208)mm,两尖端水平向平均距离是(0.509±0.139)mm,垂直向平均距离是(0.638±0.178)mm.种植体计划植入位置的顶端与种植体实际植入位置顶端的平均距离是(0.625±0.183)mm,两顶端水平向平均距离是(0.314±0.070)mm,垂直向平均距离是(0.538±0.178)mm.结论 上颌后牙区倾斜种植技术能降低手术风险及创伤,使用数字化外科导板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但该技术仍存在一定误差.  相似文献   
50.
金属烤瓷修复中牙龈美学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金属烤瓷修复时龈齿间自然和谐的节奏美、色彩美、健康美。方法 从金属烤瓷修复前的牙龈预备、龈齿边缘线的设计、修复体的设计等几方面探讨恢复和再现金属烤瓷修复中的牙龋美学。结果和结论 牙龈美学晃口腔修复医生获得良好、美观修复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