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94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的声带息肉患者32例,采用36通道ManoScan360TM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和Zephr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minal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便携系统进行监测,观察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事件及反流物性质,并与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声带息肉组较对照组平均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松弛恢复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均缩短,食团内压最大平均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4、2.624、2.310和-2.397,P值均<0.05).声带息肉组咽喉反流发生率为40.6% (13/32),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50.0%(16/32).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咽喉酸反流次数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0.5[0.0;3.5]和0.0[0.0;0.0]次,酸反流时间分别为0.1[0.0;1.7]和0.0[0.0;0.0]min,酸清除时间分别为3.5[0.0;53.5]和0.0[0.0;0.0]s,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8[1.6;31.3]和1.8[1.1;4.1]分,总计液体反流次数分别为46.5[25.3;69.0]和32.5[20.0;36.3]次.声带息肉组咽喉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DeMeester评分及总液体反流次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1、2.767、2.767,2.344及1.980,P值均<0.05).结论 声带息肉部分患者存在食管上、下括约结构与功能障碍,存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反流事件以立位酸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非疤痕子宫剖宫产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进行剖宫产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患者的子宫、胎盘和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子宫破裂、胎盘植入、出血量、都比对照组严重,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结论:剖宫产手术减少了孕妇二次剖宫产的风险,进行临床分娩方式选择的时候必须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63.
应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跟距关节融合术与传统开放跟距关节融合术治疗跟距关节炎,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足踝功能评估,并统计术后跟距关节融合率,显示前者可重建距下关节稳定性,获得良好的复位及固定;并在保证得到有效的骨性融合前提下,具有手术耗时少、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fer,IVF-ET)助孕技术中发生异位妊娠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IVF-ET助孕技术中发生异位妊娠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接受IVF-ET的1 585患者中,共发生异位妊娠74例,异位妊娠发生率为4.67%;异位妊娠类型中输卵管妊娠71例,占总异位妊娠的95.95%。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组异位妊娠发生率(5.41%)显著性高于冷冻胚胎复苏移植(frozing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组(2.35%)(P<0.05)。移植深度距离宫底>1.2 cm时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性低于移植深度0.8~1.2 cm组。结论:IVF-ET助孕技术中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妊娠过程中高;输卵管因素、促排卵药物的应用以及胚胎移植的深度是异位妊娠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退行性L5S1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1—2020-11采用全可视脊柱内镜椎间孔再造手术治疗的60例退行性L5S1椎间孔狭窄症,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使用Endo-surgy standard手术器械套装,可视内镜外环锯切除S1上关节突尖部、部分肩部腹侧及部分基底部腹侧骨质,进行椎间孔扩大成形,之后用髓核钳咬除椎间孔内增生肥厚的黄韧带,显露L5出口神经根及S1行走神经根进行椎间孔减压。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49.58±6.74)min,术中出血量为(19.83±6.23)mL,住院时间为(3.05±0.65)d。术后腰椎CT显示椎间孔区减压充分,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稳定性良好,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6.
背景:聚氨酯支架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框架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可塑性和骨传导性,是治疗骨质疏松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全面综述了聚氨酯体系对骨缺损的疗效,并探讨了聚氨酯与具成骨活性成分的结合,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缺损修复的研究思路.方法:以"osteoporosis,bone defect,polyur...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拟构建一种多功能锆基有机框架材料(Zr-MOF),实现对失分化甲状腺癌的精准治疗.方法 Zr-MOF@131I复合体的制备,Zr-MOF@131I对甲状腺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因子及HIF-1α的表达含量,蛋白印迹实验检测HIF-1α的表达含量.结果 通过对比不同治疗组对裸鼠移植瘤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仪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和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HICH)2种术式的优缺点,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中等量HICH的合理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因HICH急诊入本院行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患者43例,依照患者家属意愿,采用立体定向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0例(立体定向组),应用简易marker定位法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治疗23例(简易定位组),均为中等出血量(30~70 mL)的基底节区HICH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第1和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管在血肿腔内的长度、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与简易定位组比较,立体定向组患者术后置管精确度、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和术后6个月GO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肿清除率、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等量HICH患者,立体定向引导颅骨钻孔置管吸引术临床效果确切。及早清除颅内血肿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HICH远期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美国精神卫生护理人才培养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对美国本科、硕士、护理实践博士、护理哲学博士各培养层次的精神卫生护理人才的学历要求、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进行总结,为我国精神卫生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比较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来我院肛肠科治疗肛周脓肿的260例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选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0例采用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切开挂线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任何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上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肛周脓肿复发率(31.00%)高于对照组患者(18.33%);观察组患者肛瘘形成率(29.00%)高于对照组患者(11.67%),经检验对比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术和切开引流术对于治疗肛周脓肿都具有一定效果,但是相比之下更推荐采用切开挂线术,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医疗负担小和复发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