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3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3篇
  1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强烈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极早期,血管中的DCs就被激活,含有T细胞的DCs簇群聚集在硬化部位,在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2.
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基因治疗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肌肉电转促血管形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基因对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制作大鼠下肢血管闭塞病模型,通过电转Ang-1进行基因治疗,以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ng-1基因的表达,应用微血管计数、血管造影技术及相关临床指标观察Ang-1基因导入大鼠体内的生物学效应。结果(1)肌肉电转pcD2Ang-1基因可在大鼠局部转基因肌肉组织高效表达Ang-1;(2)转pcD2Ang-1基因组大鼠下肢肌肉组织新生血管及侧支循环数目明显多于同期空载质粒对照组。结论转Ang-1基因可促进大鼠局部组织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建立,恢复闭塞部位血供,从而有效治疗血管闭塞病。  相似文献   
33.
患者:男,60岁,因"间断心悸、气短7年,加重伴腹胀、纳差1周"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短伴乏力,无胸痛、胸闷等,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0%,诊断为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住院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见冠状动脉异常。此后患者未出现心悸,可步行1000 m不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近2年自觉活动耐力逐渐下降,多次因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不能平卧,伴咳嗽、咯淡粉色痰、双下肢水肿、尿量减少、乏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应用microarray筛选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中差异表达的microRNA(miRNA),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RNA的转录因子和靶基因功能,探索其相关性,为进一步阐明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打下基础。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通过前降支动脉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心肌梗死后2d组,7d组,14d组,每组5只动物。另设对照组(n=5)。提取缺血心肌的总RNA进行芯片检测,应用实时定量RT-PCR法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microarray检测获得17个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miRNA,其中9个miRNA表达显著上调,8个miRNA表达显著下调,miRNA靶基因和转录因子的功能涉及心肌再生\血管新生\心肌肥大等等。结论microarray筛选得到的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作为心肌梗死新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保留自主呼吸非插管单孔胸腔镜治疗胸部疾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18-10间应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24例胸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在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应用单孔胸腔镜行手术治疗,无中转紧急插管或增加辅助切口。其中,自发性气胸20例,肺结核球1例,肺炎性假瘤2例,胸腺瘤1例。手术时间25~60 min,平均35.5 min。失血量10~50 mL,平均20.2 mL。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时间1~4 d,平均2.5 d。术后随访5~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麻醉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疾病,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6.
临床上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风险者,在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中,可达30%。这些患者常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改善心肌电稳定性,预防或减少VT和VF发生,但这一人群心性猝死出现率达5~6%,患者常需紧急电转复。[Hein WJJ,  相似文献   
37.
对有重复冠脉造影和心电图运动试验复查的41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对判断再狭窄的意义.结果显示:PTCA术后无再狭窄组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各参数比术前明显改善,比再狭窄组亦有明显改善;运动试验阳性对PTCA术后再狭窄预测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58.8%,阳性预测值为73.4%;41例患者PTCA术后临床心绞痛症状的发生率为75.6%(其中再狭窄组占70.9%,无再狭窄组占29.1%).结果提示:心电图运动试验是评价PTCA术后疗效及预测PTCA术后有无再狭窄的有效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球囊充盈次数与心肌灌注和心肌坏死程度的关系,评价缺血后适应在直接PCI中可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我院行直接PCI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140例,梗死相关血管(IRA)为左前降支(LAD)或右冠状动脉(RCA),术前IRA血流为TIMI 0级,且无侧支循环充盈,术后TIMI血流达3级.排除心搏骤停复苏后、心源性休克、曾患心肌梗死或有梗死前心绞痛的患者.按直接PCI中球囊充盈次数将患者分为A组(球囊充盈次数为1~2次者)和B组(球囊充盈次数为3次或以上者),其中A组62例,B组78例.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情况用心肌Blush分级和ST段恢复情况来评价,心肌坏死程度用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释放峰值水平和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来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相似,PCI中球囊充盈次数B组显著高于A组(4.7±0.9比1.8±0.2,P<0.05).PCI术后造影示心肌Blush分级B组(2.35±0.32)明显高于A组(1.89±0.29),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心电图最大ST段抬高幅度相似,分别为4.53±0.62 mm(A组)和4.31±0.58 mm(B组)(P>0.05),术后2 h最大ST段抬高幅度分别降至1.65±0.49 mm和0.98±0.37 mm(P<0.05).B组患者CK及CK-MB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1 368±726 U/L比1 976±869 U/L,P<0.05;132±76 U/L比189±84 U/L,P<0.05).出院前B组LVEF(54.76%±11.24%)明显高于A组(47.68%±10.17%,P<0.05).结论 直接PCI术中需多次球囊充盈的患者较最少球囊充盈次数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心肌坏死程度减轻,提示多次球囊充盈以断续的方式来解除持续性心肌缺血可能模拟了缺血后适应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9.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联合应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 (TMP)、校正的TIMI画面记帧 (CTFC)、心电图ST段变化 (sumSTR)方法评价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后心肌灌注程度 ,探讨心肌灌注程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7例AMI患者PCI后即刻采用TMP CTFC、TMP sumSTR、CTFC sumSTR三种联合方法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PCI术后 1个月检查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记录 6个月心脏事件。结果 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与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比 ,TMP sumSTR敏感性 86 7%、特异性 85 7%、准确性 86 2 % ;TMP CTFC敏感性 80 %、特异性 77 1%、准确性 78 5 % ;多变量回归分析TMP 0 / 1级 sumSTR <30 %为 6个月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 (OR=2 1 5 ,95 %可信区间 2 7~ 6 5 7,P =0 0 0 3) ;Kaplan Meier分析曲线显示TMP sumSTR方法评价的心肌灌注不良组 6个月心脏事件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 (P <0 0 5 )。结论 TMP sumSTR、TMP CTFC能更好的评价心肌灌注程度 ;TMP sumSTR可预测 6个月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40.
错(牙合)畸形的下颌功能运动轨迹及其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错畸形者的下颌运动轨迹进行分类。方法对错畸形患者的口颌功能进行临床检查并以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进行轨迹分析。结果对223例错(男106名,女117名,平均年龄146岁)的观察表明,将近40%的患者存在功能性错,特定的错类型常呈现出特征性的下颌运动轨迹。同时发现,下颌运动轨迹受上下颌骨、肌肉、关节及牙齿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结论本项研究总结归纳出功能性错的分类方法(包括功能性1、2、3、4类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