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DCKD)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内在的损伤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记检测其肾脏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量,并与其临床特征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DCKD组病理分型多样,以IgA肾病最多;而单纯糖尿病肾病(DN)组则相对单一。DCKD组病例的发病年龄(46±5)岁、糖尿病病程(39±6)月均低于D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CKD组发生血尿(62.8%)、蛋白尿(51.4%)的比例高,且大多数缺乏典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RAGE表达富集上调。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特征与病程不符,病理分型多样,诊断仍需依靠肾活检;其肾损害与AGEs-RAGE轴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利用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探讨临床监测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最佳手段.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选择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和提取有效数据后,按Cor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有15篇文献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早期血清胱抑素C异常检出率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合并OR值为1.95,95%CI为(1.39,2.75).结论 血清胱抑素C是评价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灵敏指标,且稳定性好,有利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 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 N组(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P组(抑制剂组,30 mmol/L葡萄糖+10-5mol/L白屈菜红碱);M组(甘露醇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分别于上述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第24,48,72 h用MTT法测定NHMC增殖;并于培养后第24,48 h收集细胞,抽提mRNA及蛋白质,用ELISA方法测定胞膜、胞核蛋白质PKC活性。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MMP2,9, TIMP1,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膜和胞核部分的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MMP2,9, TIMP1,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MMP-9/TIMP-1, MMP-2/TIMP-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高糖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后,MMP2,9, TIMP1 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但MMP9/TIMP1, MMP2/TIMP2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PKC活性与MMP-2/TIMP-2及MMP-9/TIMP-1的蛋白质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r=-0.651,r=-0.702,均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在DN中PKC活化与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CKD-EPI)公式在中国65岁以上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适用性及其应用价值,为临床评估CKD患者GFR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老年肾脏病科CKD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然后予标准化GF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关性分析提示eGFR与sGFR呈正相关(r =0.776,P< 0.01).不论在总体的适用性,还是以60ml·min^-1· (1.73m^2)-1为分界点时:CKD-EPI公式得出的eGFR与sGFR均显示明显的相关性.eGFR与sGFR的平均偏差为(-1.79±13.42)ml·min^-1·(1.73 m^2)-1(配对t检验,t=1.249,P=0.214),当sGFR>60 ml·min^-1·(1.73 m^2)-1时偏差较大,偏差值为(-3.03±11.11)ml·min^-1·(1.73m^2)-1,当sGFR<60 ml·min^-1·(1.73 m^2)-1时,偏差较小,偏差值为(-0.70±14.27) ml·min^-1·(1.73 m^2)-1,但偏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的15%、30%及50%符合率分别为43.15%、69.86%和86.99%.其中sGFR>60 ml·min^-1·(1.73 m^2)-1时符合率较好,分别为60.47%、93.02%及100%,而sGFR<60 ml·min^-1·(1.73m^2)-1时符合率稍差,分别是34.95%、60.19%及81.55%.结论 CKD-EPI公式在应用于我国65岁以上老年CKD患者评估GFR时,准确性较高,CKD-EPI公式在评估较高的GFR时,与sGFR偏差较小,说明在老年CKD患者中CKD-EPI公式有低估GFR的倾向,其评估中国65岁以上老年CKD患者GFR的适用性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协作组的方式进行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组织MMP-9、TIMP-1的表达状况,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MMP-9、TIMP-1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平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N)组、DN组和硝苯地平治疗(T)组,每组1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发DN大鼠模型,治疗组以硝苯地平控释片15mg(kg·d)干预治疗,治疗2周和4周,检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尿蛋白量(24h)、Scr水平;RT-PCR检测MMP-9、TIMP-1mRNA的表达。结果与N组比较,DN组大鼠MAP、尿蛋白量、Scr水平均显著上升[分别为(141.1±8.7)比(99.8±3.8)mmHg、(78.87±17.62)比(6.30±1.91)mg/24h、(203.88±18.08)比(84.98±10.09)μmmo/L,P均<0.05];肾组织MMP-9、TIMP-1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P<0.05),且MMP-9/TIMP-1的比值明显下降(P<0.05)。与DN组比较,T组MAP[(102.6±4.4)mmHg]、尿蛋白量(24h)[(58.35±10.48)mg]、Scr水平[(165.81±15.86)μmmo/L]均显著下降(P均<0.05);肾组织MMP-9、TIMP-1mRNA表达也显著增强(分别P<0.05和P<0.01),MMP-9/TIMP-1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 DN大鼠肾组织MMP-9及TIMP-1的表达增高,MMP-9/TIMP-1比值下降。硝苯地平可能是通过影响MMP-9及TIMP-1的表达而实现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①研究糖尿病肾病(DN)模型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C-myc的表达状况及C-myc基因在DN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②研究冬虫夏草对TGF-β与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DN模型组D组,冬虫夏草干预组C组[冬虫夏草5·0g/(kg·d),灌胃]。第2、4、6周各组处死5只并收集标本,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TGF-β、血Col-Ⅳ及肾脏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GF-β与C-myc基因的表达,并分析TGF-β与C-myc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C组24h尿蛋白定量低于D组(P<0·01),血肌酐、血胆固醇、血TGF-β、血Col-Ⅳ均低于D组(P<0·05),肾脏病变减轻,免疫组化显示D组TGF-β与C-myc基因的表达高于N组(P<0·05),C组TGF-β与C-myc基因的表达低于D组(P<0·05)。结论:冬虫夏草抑制肾组织TGF-β与C-myc基因表达,对早期DN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白蛋白排泄率(AER)与骨密度(BMD)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68例,对照组23例,分别测定血糖、HbAlc、AKP、Cr、尿AER值、骨密度。糖尿病患者根据HbAlc〈7%为Ⅰ组,若AER〈200μg/min为ⅠA组,AER〉200μg/min为IB组。HbAlc〉7%为Ⅱ组,若AER〈200μg/min为ⅡA组,AER〉200μg/min为ⅡB组。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显著降低(P〈0.01),糖尿病组ⅡB组BMD明显低于ⅡA组、ⅠA组、ⅠB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BMD比正常人显著降低,血糖控制不达标并AER升高患者的BMD下降比血糖控制达标尿蛋白阴性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院收治的87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2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mg/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1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血清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尿蛋白排泄率(UAER)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等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有无差别.结果 81例患者完成既定治疗方案并获随访,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肌Ser、MDA、CR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FR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下降水平与UAER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spearson=0.61,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DN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单用缬沙坦,且联合应用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83例老年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静脉推注前列地尔10μg/天,连续14天。对照组其余各项治疗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UAE及UAE/Cr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短期静脉推注前列地尔,对老年早期DM患者有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利用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监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作用,探讨临床监测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最佳手段。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选择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和提取有效数据后,按Cor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有15篇文献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早期血清胱抑素C异常检出率高于尿微量白蛋白,合并OR值为1.95,95%CI为(1.39,2.7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评价2型糖尿病肾功能的灵敏指标,且稳定性好,有利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