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们从1986年以来用丁香油粘固粉(以下简称暂汀)加甲酚醛(以下简称FC)调合成固态或半固态,用于乳牙干髓术共治疗277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特别对乳牙的治疗既可做干尸剂又可作为空管的复盖剂。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栓塞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39例头颈部肿瘤进行DSA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及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依据临床表现及供血状况采取栓塞,栓塞联合手术或综合治疗。结果:本组39例病人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及各种原因的急性出血,所有病例经DSA造影,主要为颈外动脉及分支供血,其中颌内动脉12例,舌动脉3例,枕动脉1例,甲状腺上动脉1例,颞浅动脉2例,多血管供血9例,余为造影时未发现知名动脉供血,上述病例经介入治疗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DSA造影及介入栓塞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治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80年代在加拿大Mc Master医学院创始,后是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DavidSackett教授在Guyatt的指导下于1992年正式提出。随之,EBM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国内外临床医师的公认。其公认的定义: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鼠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青山  李祖兵  王虎中  郭家平 《医学争鸣》2005,26(13):1180-1184
目的: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和HA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成骨能力,探讨nanoHA材料的优越性.方法:选择SD大鼠75只,随机分1,2,3,4,8wk共5个时间段,每时间段15只,对大鼠下颌骨下缘作一4.0mm×2.5mm的矩形骨缺损区,分别用大小为1.5mm×2.5mm×4.0mm的nanoHA材料、HA材料修复缺损区,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分期取出缺损区骨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光镜和免疫组化(TGFβ1)检测,最后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量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体观察见nanoHA修复组缺损区骨痂出现早而厚.光镜见nanoHA组骨细胞增生活跃,1wk有新生骨形成,炎症反应轻;HA组骨修复细胞较活跃,炎症反应较明显,且术后3wk才逐渐消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原始骨痂中的成骨细胞、骨端骨细胞、新生成的软骨基质,以及肉芽组织中的单核巨噬细胞、多核巨噬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可见TGFβ1的表达.nanoHA组TGFβ1的表达值在各时间段均大于HA组,两者均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nanoHA是修复骨缺损较理想的生物材料,nanoHA在生物相容性、促进骨修复再生等方面均优于普通HA.  相似文献   
15.
单侧重度唇裂鼻畸形整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单侧重度唇裂鼻畸形的整复方法。方法:对单侧重度唇裂患者,采用鼻内切口、整改畸形组织、调整定位、整复鼻外形,以达到一期修复鼻部畸形、关闭裂隙的目的。结果:唇裂伴鼻畸形整复手术85例,经13年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内切口整改畸形组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一期修复鼻部畸形关闭裂隙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树脂-结扎丝和牙弓夹板在外伤性前牙松动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外伤性前牙松动患者,共101个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树脂-结扎丝和常规牙弓夹板进行单颌固定,记录病人牙齿受伤及固定情况,半年后的临床疗效和牙髓、牙周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牙齿在临床疗效、牙髓活力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牙龈、牙周袋的形成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树脂-结扎丝是一种牙周刺激小,美观,高效的外伤性前牙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暗示干预在老年人牙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老年人拔牙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心理暗示组及对照组各59例。心理暗示组在拔牙术前采用心理暗示干预的方法,对照组未给予任何暗示,按照沉稳型、张乱型及混合型三个等级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理暗示组的沉稳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张乱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暗示干预应用于老年人牙拔除术时,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畏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1999.1~2003.5面中部骨折住院病例44例,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43例经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例陈旧性骨折面形及咬胎关系恢复欠佳。结论:开放复位固定是面中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上颌前庭沟黏膜切口是面中部骨折理想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9.
食物嵌塞     
食物嵌塞,是指在咀嚼过程中,食物碎块或纤维受外力作用潜入或滞留于两牙的邻间隙内,是一种常见的咬合疾病。1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疼痛、龈乳头炎、牙周炎、口腔异味。其中以牙周炎为主要临床表现极严重影响,通常造成牙槽骨局部吸收,水平型和垂直型均有[1]。2嵌塞常见部位食物嵌塞最常见于后牙区,主要多见于第一、二磨牙之间,上下颌无明显区别。其次见于第二、三磨牙之间,上颌多于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也可见到食物嵌塞,上下颌无明显区别[2]。3临床分类食物嵌塞的临床分类,可见垂直性食物嵌塞,咀嚼时由咬合力量或充填式牙尖的作用使食物从垂直方向嵌入两牙的邻面,该型对牙龈组织的损害较为严重,可引起龈炎,龈脓肿、牙周炎等。水平型食物嵌塞,咀嚼时食物碎块由于舌及颊部运动的力量而自颊侧或舌侧横向压入牙间隙组织内,多见于牙龈萎缩、牙尖乳头破坏消失、牙间隙暴露的患者。此行食物嵌塞对牙龈组织损害较轻,但很难根治。混合型食物嵌塞,见有上述两种食物嵌塞的表现。临床上大多数中老年患者多为此型。4食物嵌塞原因分析4.1相邻牙的邻接关系不正常缺失牙未及时修复可造成邻牙倾斜移位。错牙合畸形、牙列拥挤、牙位异常、龋病、牙周病及牙合面磨损均可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制数字化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方法 设计制作一套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并在该定位器的X线探测器的固定板上装置一条长5mm,直径0.8mm的金属条。采用X线牙片机和ODIS-I型口腔数字成像系统对20人次拍摄20对平行投照根尖定位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20对牙片中金属条测量值的一致性及目标牙根尖到金属条近中端的距离和角度关系的一致性。结果 等效性检验显示20对定位片的金属条测量值与金属条实际长度、直径均元差异(P<0.05),且两种测量方法下,金属条长度与直径和金属条近中端点与目标牙根尖的连线距离及角度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结论 这套数字化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器重复性好,可比性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