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14篇
内科学   79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03篇
  2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的自体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5例ALS患者,随机分为Treg组(33例)和安慰剂组(32例)。主要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观察治疗前(治疗前3个月-基线)、治疗结束后(9个月治疗结束-基线)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ALSFRS-R)均数变化;次要观察目标为Appel ALS评定量表(AALS)、Rasch构建的ALS整体残疾量表(ROADS)、用力肺活量(FVC)均数变化、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数。结果 (1)本研究达到了主要安全终点,治疗安全。(2)从治疗前3个月至基线,Treg组(-3.77分/3个月)和安慰剂组(-3.22分/3个月)的ALSFRS-R均数下降相似(P>0.05);从基线至6个治疗周期结束时,安慰剂组ALSFRS-R均数(-4.81分/9个月)较Treg组(-0.39分/9个月)显著下降(P<0.01)。(3)Treg组AALS、ROADS、FVC均数治疗后变化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 ALS患者接受自体Treg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12.
目的研究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患者电生理学特征和肌肉病理学特点,探讨临床误诊原因,以加强对此病电生理学改变和肌肉病理学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9例经基因确诊的KD患者行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F波和H反射检测。肌电图取舌肌、胸锁乳突肌、三角肌、第一骨间肌、胸椎旁肌、股四头肌、胫前肌。神经电图取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和胫神经。1例患者取股四头肌肌肉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显示9例肯尼迪病患者均表现为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CMAP和SNAP波幅均显著降低(P0.01),以腓肠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最高(88.89%),腓总神经和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响应率降低,胫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延长(P0.01)。肌活检示神经源性肌损害,表现为肌纤维萎缩,萎缩纤维群组化分布。结论 KD患者电生理以广泛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为最主要改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异常,且感觉神经受累较运动神经受累更多见,病理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及群组化分布。电生理和肌肉活检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率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3.
龙葵总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 mg/L;龙葵总提取物影响U26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 V/PI染色及TFAR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龙葵总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观察"从肠论治"对COPD模型大鼠AQPs mRNA表达的影响,从津液敷布角度探讨COPD"从肠论治"的效应机制。方法:采用气管注脂多糖加熏香烟联合造模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肺组、治肠组及肺肠同治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各给药组灌胃相应中药,连续14天。定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AQP1、AQP3、AQP5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气道AQP1、AQP3、AQP5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肠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5)。与治肺组比较,肺肠同治组AQP1、AQP3、AQP5mRNA表达增强(P〈0.01)。结论:通利大肠,或在治肺的基础上增加通利大肠,可增强AQPs mRNA的表达,改善肺脏津液敷布及宣肺功能,这可能是COPD"从肠论治"效应产生的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构建对虾白斑综合症的极早期基因IE3的原核表达载体,制备纯化重组蛋白IE3。方法:以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对虾心脏组织为模板,PCR法扩增极早期基因IE3基因的编码序列,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2-IE3。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后,转化E.coli BL21,IPTG诱导表达GST-IE3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PCR产物大小及其双酶切鉴定均证明所克隆的基因是IE3,DNA序列测定进一步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Mr)约33000的具有可溶性的融合蛋白,且Western blot证实确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4T-2-IE3,并表达出重组蛋白GST-3。为进一步研究对虾白斑综合症的防治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总结本科采取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孤立肾结石60例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充分术前准备,术中取石顺利,肾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8~20d,平均9d.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创伤少、痛苦小、出血少,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可最大限度保护肾脏功能,故安全成功率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Carney三联征的临床病理特征、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Carney三联征临床资料,光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与总结.结果:患者年轻女性,先后出现肺多发性软骨瘤及胃肠道间质瘤.镜下肺软骨瘤由境界清楚的软骨小叶构成,小叶间被纤维血管分隔;胃肠道间质瘤表现为胃黏膜下多发结节,镜下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在肌壁间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上皮样,圆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红染,显中度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34、CD117、Vimentin和PDGFRA阳性.结论:Carney三联征好发于年轻女性,包括肺多发性软骨瘤、胃肠道间质瘤和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可同时出现,也可仅存在二联征.  相似文献   
118.
背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炎症反应的发生是再狭窄的始动因素,如何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是降低再狭窄发生的关键。多个研究均已证实西洛他唑有确切地降低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在兔髂动脉粥样硬化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抗炎作用,揭示其作用途径。 方法:将大白兔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血管狭窄组、再狭窄模型组、西洛他唑25,50及100 mg/kg组。高脂饲养,除空白对照组外均制作髂动脉内皮剥脱血管狭窄模型。喂养4周后再狭窄模型组及各西洛他唑治疗组在血管狭窄部位行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制作再狭窄模型。血管造影抽血测定血脂浓度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以免疫组化法观察核因子κB表达,用图像工作站对血管造影结果行血管狭窄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再狭窄模型组相比,各西洛他唑治疗组血脂浓度及细胞因子质量浓度均明显下降(P < 0.05)。免疫组化显示再狭窄模型组中核因子κB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各西洛他唑治疗组,治疗组随着剂量增加核因子κB表达逐渐减弱(P < 0.05)。血管造影证实,各西洛他唑治疗组与再狭窄模型组相比,血管面积狭窄率及直径狭窄率明显下降(P < 0.01)。结果提示,西洛他唑能够抑制兔髂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通过调节核因子κB抑制各种炎症因子可能是西洛他唑治疗再狭窄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率为160~250次/min,大多数是由折返所至.PSVT起病突然,患者常出现发作性心悸、头昏、胸痛,严重者可发生血压下降等血液动力学障碍,甚至猝死.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及食道心房调搏(TEAP)均为终止PSVT的常用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普罗帕酮联合TEAP终止PSVT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0.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与阿司匹林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