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C57black/6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海马区Bcl-2和Bax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 C5 7black/6小鼠制造的全脑缺血模型 ,观察全脑缺血后海马 Bcl-2和 Bax的表达 ,为这种新的模型在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双侧颈总动脉夹闭 15 min诱发全脑缺血模型 ,2 4h后取脑组织进行 Bcl-2和 Bax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缺血组海马 Bax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增多 ,主要分布在 CA1 区 ,胞浆深染 ,假手术组 Bax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浅。缺血组 CA3区和齿状回 Bcl-2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增多 ,胞浆染色深 ,假手术组 Bcl-2阳性细胞数目少 ,染色浅。C5 7black/6小鼠全脑缺血模型的海马内 Bcl-2和 Bax表达发生改变 ,Bax表达增加在 CA1 区 ,Bcl-2表达增加在 CA3区和齿状回 ,提示二者在该模型的脑缺血后神经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孙静  王珏  徐群渊  王蓬文 《山东医药》2006,46(31):23-24
取不同日龄的鸡胚脑,石蜡包埋,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A能神经元。结果早期TH阳性细胞聚集成团,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无明显突起。随着胚胎的发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体积增大,纺锤体细胞出现,细胞伸出突起出现并逐渐延长,分支也逐渐增多,逐渐表现为成熟神经元的形态特征。鸡胚的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学随时间发展日渐成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反复冰水冷冻法建立的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与血管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寒冷诱导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以反复冰水冷冻法制备模型,取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含量,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电镜观察海马微血管形态。对比冰水冷冻、肾上腺素、右旋糖酐3种血瘀证模型在血液流变学和血浆TXB2/6-Keto-PGF1α差别。结果冰水冷冻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TXB2/6-Keto-PGF1α比值的改变接近或优于肾上腺素、右旋糖酐注射法制备的模型,且更符合中医寒凝血瘀证的形成机理。冰水冷冻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各项指标、TXB2、GMP-140含量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6-Keto-PGF1α含量低于正常大鼠(P〈0.05)。冰水冷冻模型持续约1周,造模后第3天时各项指标变化最明显。冰水冷冻模型组大鼠的海马毛细血管外周星形细胞轴突轻微肿胀,血管受压,提示存在炎症和血管增生。IL-1β、ICAM-1在冰水冷冻模型组大鼠的整个脑区(包括海马、皮质)都有表达,ICAM-1分光密度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寒冷刺激可诱导机体形成血瘀证,机体存在血液与血管的病理变化,这种血瘀证及其病理变化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